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事业单位部分常识知识点梳理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涉及到各个领域,从教育、科技到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常识知识对于了解和参与公共服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全面介绍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事业单位部分常识知识点梳理

第1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GJ为了社会公益目的,GJJG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一) 性质

服务型

公益性

知识密集型

(二) 宗旨

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事业单位的特点

依法设立

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有行政职能

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需兼顾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事业单位门类繁多,情况复杂

事业单位的类别

传统上我国的事业单位分为:

全额拨款(如公立中小学)

参公(即参照GWY)(如政策研究室)

财政补贴(如医院)

自收自支(如出版社、博物馆)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

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的人员

具有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具有技师及以上工人技术职务的人员

按照单位经费来源平行流动和顺向流动的人员

招聘范围及基本条件

1. 招聘范围:

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2. 报考者应同事具备的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ZHRMGHGX法,拥护ZGGCD,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设置管理

(一) 岗位类别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一种,不是单独的一类岗位。

(二) 岗位等级

1. 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1~10级职员岗位。

2. 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1~7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1~4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5~7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8~10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11~13级,其中13级是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总量根据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体控制目标及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定,重庆市对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

3. 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1~5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第2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茂名市公路管理局是一个传统的事业单位,集公路的建设、养护、路政管理、规费征收于一体,既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又承担具体的公路养护生产任务,因此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本身及所属单位事业属性的客观差异。了解事业单位分类知识,可加深对公路部门的认识。

一、事业单位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现代政府职能扩张的产物,是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二、历史发展

从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的历史轨迹来看,传统的事业单位主要按行业和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分类,1985年至2002年事业单位主要按行业和经费来源不同进行分类,2002年以来事业单位探索和实行按社会功能进行分类。

三、现行分类

根据社会功能,《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粤发〔2010〕6号)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定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3.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

四、经费管理

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的性质和公共支出范围界定,行政类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比照行政机关确定,其他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种形式。原则上公益一、二类事业单位为财政补助,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为经费自理,财政补助的额度由财政部门按分类确定。

第3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一、事业单位概述:

1. 事业单位存在的条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 事业单位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

3.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主要提供的产品为精神产品

4. 教育类事业单位存在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

5. 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最大的区别:实体性

6.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工资与活动工资占比为7:3;差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工资和活动工资占比为6: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7. 全额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实行工资包干制,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

二、事业单位改革:

1.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是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是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机制体制改革属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2. 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方式:分类改革

3.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4. 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最大阻力:对利益的调整

5.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科学设岗

6.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

脱钩:逐渐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待遇

放权: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

搞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7.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属于聘用合同关系,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

8.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第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费用由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按工资总量20%缴纳;个人按本人缴纳工资的8%缴费,由单位代扣。

第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只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第三,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分发基本养老金。

第四,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8%缴费,个人按照本人缴纳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概述

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改革;国家对事业单位登记:分级登记;国家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分级分类管理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1. 岗位设置遵循以“事”为中心的原则

2. 事业单位有权设置具体岗位

3. 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50%以上);主要从事专业技术职能的事业单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70%,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主要承担技术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能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应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50%以上)

4.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岗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

5.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殊需要兼任的,需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6. 专业技术岗学历要求一般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民族事业单位和乡镇事业单位可适当放宽到中专(中技、高中);工勤技能岗位学历要求一般为中专(中技、高中)以上学历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1.为保证人员聘用的顺利平稳进行,聘用工作人员应当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选聘;面向社会招聘的,同等条件下本单位的应聘人员优先

2.应聘人员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如需招聘外国国籍人员,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聘

3.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2)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4.年龄要求为18-35岁,特殊岗位可放宽年龄,必须报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并在公告中详细表明

(四)事业单位岗位合同:

1.事业单位不得与其他单位中建立人事关系或者经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录用而建立了劳动关系且上述关系存续期间的工作人员(包括退休、退职人员)签订具有人事关系的聘用合同。

2.聘用合同签订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3.约定试用期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4.合同类型:(1)3年合同为短期合同;(2)3年以上合同为中期合同;(3)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4)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法定退休年限

5.无效聘用合同:1.违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2.采取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3.程序不合法、手续不齐全、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4.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本人提出异议的

6.受聘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不得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1)担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大)科技攻关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

(2)被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到其他组织支援工作,时间未满的

(3)从事国家安全、机密工作,或者离开国家安全、机密工作岗位后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的

(4)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他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

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1)试用期内;(2)考入国家普通高等院校;(3)被录用或选调到其他国家机关;(4)依法服兵役

8.经济补偿金由聘用单位以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半年平均工资为标准;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支付;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工作人员月月工资,是指工作人员本人在聘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实际取得的月平均工资

(五)事业单位考核、培训以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1.考核的方式: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和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年度考核一般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4.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职责和要求;薪级工资体现工作表现和资历;绩效工资体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5.事业单位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险,其中工伤和生育险由单位进行缴纳,个人不缴纳

(六)事业单位奖励和处分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参加本专业(技术、技能)领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评审)。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2.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1.在两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2.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3.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4.包庇同案人员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1.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2.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3.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经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给予开除处分;行政任命的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不服的,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复核(30天之内向原处分单位申请)、提出申诉(30日内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申请)

(七)人事争议处理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2.争议发生之后,当事人可以进行协商,也可以不经过协商去申请调解,还可以既不经过协商也不经过调解直接申请仲裁,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能直接提起诉讼。人事争议仲裁是人事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3.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

4.人事争议协商的原则:双方自愿原则;平等互信原则;合法原则

5.人事争议调解的原则:自愿原则(自愿申请调解、自愿达成协议、自愿履行协议);合法合情合理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6.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单方申请,双方地位平等;机构独立,一级仲裁;先行调解,及时裁决;性质特殊

7.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因辞职、辞退、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

8.仲裁受理时间:60日内(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时效的除外)

9.人事争议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围

第4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些单位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二、事业单位的分类

按照经费来源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全部由政府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由政府拨款和单位自筹相结合,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费完全自筹。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面向单位内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如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面向单位内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事业单位如机关事业单位的食堂、招待所等。

按照专业性质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等。这些单位分别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公益服务工作。

三、事业单位的职责与权利

事业单位的职责: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公益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如教育事业单位负责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科技事业单位负责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等。

事业单位的权利: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自主开展业务活动的权利、依法受赠财产的权利、享受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的权利等。同时,事业单位也需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义务等。

四、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领导体制:事业单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由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同时,单位内部设立党委(党组)的,实行党委(党组)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实行岗位管理,按照岗位性质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和要求,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进行选聘和管理。

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根据单位的业务活动需要编制预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业务管理: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实行行业管理,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实行多元化管理,包括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促使其规范运作;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监督则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五、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为了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在创新和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5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法律

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她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法的特征:

(1)法的国家意志性

(2)法的特殊社会规范性

(3)法的效力普遍性

(4)法的国家强制性

(5)法的权利义务规定性

2、法的作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

3、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4、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

(1)引导(2)促进(3)保障(4)制约

5、法对微观经济作用:

(1)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

(2)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

(4)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6、法与政治的关系:

A、法受政治制约(1)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2)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3)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B、法服务与政治

7、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1)政治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8、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隔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

(2)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

9、法的渊源(社会主义法的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域的法(8)国际条约

10、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1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从本国实际出发与借鉴外国有益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2)法制统一的原则

(3)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对法的解释必须由有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原则

12、立法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13、法律使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

14、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司法机关一发独立行使职权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15、法的三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

第6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一、心态问题

首先备考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要一边躺在沙发上,一边感慨公基备考多难多难,对于这种人我敢肯定下一次备考你还是上不了岸。与其躺在沙发上浪费时间,不如坐到书桌旁浪费时间,先让自己行动起来,虽然刚开始会感觉无从下手,但不用担心,我下面的文章就会教你从什么哪些方面开始准备。

然后就是克服“不自律”,手机上的抖音、王者、吃鸡统统删去,下载上粉笔APP、人民日报APP、半月谈APP,同时设定好每天只能玩手机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手机就会自动锁屏。前期强迫自己每天学2个小时,虽然会很难,但只要能够慢慢坚持一周,你会发现自己每天不去学习会感觉少点什么,这就是因为你已经适应这个生活节奏,自律会成为一种习惯!

最后就是给自己一些“压力”,多去想想自己考上事业编之后的生活会如何如何;想想现在是被社会如何如何压迫的;想想自己多大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想想自己晚上岸一年会被同龄人超过多少,多去想想这些会给自己想要上岸的动力。

二、明确备考重点

解决好心态问题之后,就要制定备考规划,首先我们要从备考内容和备考方式认清楚公基如何进行备考。

1.从公基内容上

公基涉及内容有:政治、时政、法律、文史、科技、管理、公文、省情国情等内容,难道这些内容都是需要我们全都掌握的吗?

肯定不是,考试中最多只有一张试卷,这么多内容肯定考不完,注定考试内容上有占分值最多,有占分值最少的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研究当地的考情!考情!考情!

就拿我们当地的考情特点来看,政治、法律和时政是占卷面分值最高的三部分,一共占了卷面60%的分数,其次就是省情国情占10%,之后科技、历史、人文等占了剩下的30%。

所以我们备考是的中重点就是一定要掌握政治、时政和法律三部分,了解各种省情国情,熟悉人文历史、科技等部分。

2.从备考方式上

公基内容整体上来说真的不难,比如说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是我们在上学阶段学过的,但难就难在备考时间上,大多数事业单位从发布考试公告距离笔试时间只有一个月,而且有的单位还会考两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基上绝对不能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能够保证高分。

所以抱着东拼西凑的资料自学是我们必须要放弃的备考方式,这种自学方式我在第一次备考中有尝试过,结果就是公基连70分都没到。后来我就学聪明了,自学不行就跟着网课去学。华图李梦娇、罗红军、徐哲都有用过,但因为课程效率的原因,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徐哲公基速学课。

同时搭配着粉笔教材、5000题和极致真题在二十天时间就记住了公基80%的知识点,那时即便不用天天去背,模考成绩照样能够在70分以上,每天都能有多余的时间去做真题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所以说,公基在备考方式一定要追求高效,合理利用各种备考工具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内达到最高的成绩。

三、超详细备考攻略

整个复习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一下每天的备考时间,我整个过程一个月时间足够了。下面我用自己备考经验,具体分享一些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法的干货,具体的时间规划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而定。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

资料:徐哲公基速学课+粉笔公基教材+粉笔APP

时间: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复习时间,这个阶段主要是跟着徐哲公基课程系统梳理所有公基知识点内容,在看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去记笔记,不仅仅为了之后的回顾方便,自己在记得过程中大脑有在跟着记忆一遍。看完一节课程之后看相关章节的教材同时把章节后的试题做完。粉笔APP中有免费的模块题库,刷完章节试题后可以接着刷这个,刷题的过程认真总结该章节中自己对哪些知识点理解的不到位,记忆不够全面,之后再次打开教材进行强化巩固。

注意点:从备考刚开始最好就跟着徐哲课程过一遍公基知识点,前后搭配好教材和练习题进行辅助,听课的同时注意有意识的去做好笔记,课后没事就看着老师总结的知识框架进行回顾,差不多用上二十天时间就能理解记忆大半的知识点,这时候再去做题正确率基本都能在80%以上。

等到课程整体看完后就可以把备考中心慢慢转移到其他要考的科目上,公基只要保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不断的回顾做题,成绩保证70+稳稳的。

第二阶段,专项刷题

资料:粉笔教材+粉笔公基5000题

时间:每天保持3个小时刷题时间,这个阶段不要太过在意做题时间,重点关注模块做题的正确率。我的做法是:一天一个模块进行专项训练,5000题中有按模块分好的题目,每天坚持刷50-60道,刷完之后对照答案看自己的正确率和错误点,把错题都整理到一起查看自己在哪个知识点还有掌握不熟练的现象,之后及时翻看教材进行查漏补缺。错题笔记专门记下错题的知识点和自己极易混淆的知识点,每天刷题之前先去看一遍笔记再去继续刷题。

注意点:专项模块的刷题主要作用就是查漏补缺,查找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点。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公共基础备考刷题固然重要,但是决不能用刷题代替整个复习过程,这和公务员行测备考并不一样。刷题获取知识是零碎的,公基备考需要系统梳理,知识全面准确才能拿下更多的多选题。

第三阶段,真题模考

所需资料:十年真题卷+徐哲课程笔记+粉笔教材

时间:每天保证4小时的学习时间,真题卷的数量不需要很多,能够真实评价出自己复习效果就行。刷题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多选题我们对知识点记忆不牢,理解不深看着哪个选项都感觉对,还有的题明明做对了,但自己偏偏改错了,这种问题一律归于,薄弱点处理,整理试卷之后及时翻看教材和课程笔记进行查漏补缺,把一些错题的知识点都再重新梳理一遍。

注意:刷完之后一定要把错题整理下来,每一道错题都要搞明白考点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错题?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查漏补缺把薄弱模块的知识点在回顾一遍,还有就是之前的错题也要回顾一遍,基本就差不多了。

四、备考要点提醒

上面的那些备考计划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还要更复杂一些,毕竟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很多,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详细的写出来,毕竟整个篇幅也不太够,码字也累啊~

下面是对上面阶段具体的备考计划的实施补充一些要点提醒,希望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1.以上复习阶段仅供大家参考,具体的细节都可以灵活安排,但是大题思路不变,我推荐的备考资料足够用于公基备考,不需要再去进行购买任何资料,资料不在多而在精,能够把这些资料全都吃透,公基80分真的跟玩似的。

2.公基的选择题非常拉分,其中一定要注意多选题,一定要注意多选题,一定要注意多选题,前期备考做题的时候不要害怕错的多,备考期间多去做查漏补缺,考试的时候才能少错很多题。

3.刷题中会经常遇到选项拿不住或者刚开始做对了之后改错了的现象,这种问题统统都要归于“没有彻底理解记忆”,做完题后把相应的错题认真去研究研究,把相应的知识点重新进行理解和记忆。

4.法律部分的各种法条强烈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把每种法条的具体适用范围都在导图上标清楚,容易记混淆的法条类比去记忆,把那些比较特殊的案例都收集起来,考试中经常会考到这些。

5.时政部分一定要去记,特别是今年是时政最多的一年,比如建党100周年、十三五规划的结束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始,民法典这些都是有非常大的可能考到的,一一定要去记忆。人民日报、新闻1+1、半月谈这些都是收集时政最好的工具,而且完全免费。

6.十年真题要贯穿你的整个复习的始终,争取把客观题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到最后两本真题也没有完全做对的,不过百分之九十六的题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说答案的。​

7.考前一定要在看一遍思维导图,课程笔记,特别是你之前整理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错题知识点,可能遗漏的知识点在最后一遍重新回顾中会得到重新的巩固,这是你和所有公基知识点接触的最后机会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第一遍看课程。

8.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这篇经验贴适合所有追求公基高分的同学,按照文章的方法一步步地去复习,备考过程中不要浮躁,不明白的问题就去找找原因,一定要摒弃不思考、糊弄、偷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神仙来了都救不了你。

第7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宪法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处于根本法地位的原因:

(1)宪法决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宪法的特征:

(1)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根本性问题

(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3、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4、宪法的作用:

(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a、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利

b、规范国家权利有效运行、纺织权利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a、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宪法是其他法律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b、促进法制的统一。宪法是审定和检验其他法律是否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尺。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a、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b、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a、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b、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a、确认、保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b、确立其他制度

c、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5、决定国家性质(国体)的三因素: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社会的精神文明

6、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因素: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神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

(2)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4)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5)人民代表大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11、单一制(是国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活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其特征有:

(1)从法律体系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

(2)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国家只有一部中央机构体系

(3)地方政府的权利由中央授予,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和自治单位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

(4)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12、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

(1)这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发展的延续,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传统决定的

(2)是由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决定的

(3)是巩固国防、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活动的需要

(4)是全国各地互通有无、互助合作,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达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需要

1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特区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4、我过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

(2)实行以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3)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4)公共财产、私有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15、公民与人民的主要区别:

(1)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是政治上表明敌我的概念。

(2)公民是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是稳定的法律概念;而人民作为政治概念与原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对象

(3)公民是个体概念;人民是整体概念

1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与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7)监督权和请求权(8)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17、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8、全国人大的职权:

(1)宪法性职权。及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2)国家立法权(3)任免权(4)重大问题决定权(5)监督权(6)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利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1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依法行使立法权

(3)解释法律

(4)审查行政法规,地方行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

(5)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决算部分调整方案

(6)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7)决定、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8)国家生活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决定权

(9)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10)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0、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关,同全国人大常委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国家主席的职权:(1)公布法律权(2)任免权(3)发布命 令权(4)外交权(5)荣典权 {由全国人大选举的是: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共军委主席}

21、国务院的职权:(1)行政立法权(2)提出议案权(3)行政领导权(4)人事行政权(5)行政监督权(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2、国务院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个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第8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事业单位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事业单位的类别。按照经费来源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面向单位内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专业性质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等。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由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同时,单位内部设立党委(党组)的,实行党委(党组)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实行岗位管理,按照岗位性质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和要求,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进行选聘和管理。

第9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行政关系的四类:

(1)行政管理关系(2)行政法治监督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4) 内部行政关系

2、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 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行政法的特殊渊源:

(1)法律解释(2)其他规范性文件(3)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4、行政法的特点:

(1)形式上的特点:a、行政法在实体上,没有统一完整的发典b、行政 法可以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a、调整对象的确定性b、内容的相对易变性c、内容上的广泛性

5、行政法律关系与民政法律关系的区别: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 而民事法律关系没有行政机关也能形成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自行约定,必须是法律预先规定,而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双方自行约定

(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重合性,而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分明,权利就是权利,义务就是义务

(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

7、行政法的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2)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3)监督行政权力主体,防止其违法或滥用行政权利

8、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

(1)从属法律性(2)裁量性(3)单方意志性(4)效力先定性 (5)强制性

9、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主要有:(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2)科以义 务或免除义务(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10、行政行为的效力:

(1)确定力(2)约束力(3)公定力(4)执行力

1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2)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适当(3)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12、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3)不可诉性

13、行政立法行为的特征:

(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

a、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b、调整的对象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之密切联系的事务

c、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利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

a、它是有权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

c、它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14、立法的原则:

(1)民主原则(2)效力原则

15、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征收(2)行政许可(3)行政确认(4)行政监督(5)行政处罚(6)行政强制(7)行政给付(8)行政奖励(9)行政裁决

16、行政征收的主要内容有:

(1)税收征收(5)管理费征收{因行政法上的义务而引起的征收}(2)建设资金征收(3)资源费征收{因使用权而发生的征收}(4)排污费征收(6)滞纳金征收{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引起的征收}

17、行政许可的分类:

(1)以行政许可的范围分:一般许可与特殊许可

(2)以许可的程度为标准: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以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独立许可和附条件的许可

(4)以是否附加履行义务为标准:权利许可和附义务许可

(5)以许可的内容为标准: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18、行政确认的的特征:

(1)它是要式行政行为(2)它是羁束行政行为(3)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束等形式出现

19、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

(1)确认(2)认可(3)证明(4)登记(5)批准(6)鉴证(7)行政鉴定

20、最常见的行政监督方法:检查、审查、调查、检验、勘验、鉴定

21、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按行政隶属关系,根据国家法律或国家机关的规章制度,对其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一种制裁

(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有所不同。处罚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做出决定;处分则是由受处分的公务员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做出

(2)制裁的对象不同。受处罚的是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而处分是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3)采取的形式不同:处罚的形式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2、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行为的事后制裁,而强制是书属于执行行为(2)目的不同。行政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惩戒与预防行政违法行为而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在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或实现义务履行所要求的状态

(3)实施的机关不尽相同。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是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机关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23、行政处罚的四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公正、公开原则

(4)处罚救济原则

24、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立案(2)调查取证(3)拟定处罚决定(4)制作处罚决定书(5)送达

25、行政强制与行政诉讼强制的区别:

(1)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强制只能由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适用;而后者只能由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妨害诉讼的行为人适用,其他机关和组织无权适用

(2)适用的目的不同。适用行政强制是为了预防或制止相对方违法侵害迫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而适用后者是为了排除影响行政诉讼活动的障碍,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3)两者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同

(4)适用的法律后果不同,行政强制大都具有可诉性而对后者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26、行政给付的形式:

(1)安置(2)补助(3)抚恤(4)优待(5)救灾扶贫

27、行政奖励遵循的原则:

(1)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2)公正、平等原则(3)奖励与行为相适应原则

28、行政奖励的内容:

(1)物质方面的权益(2)精神方面的权益(3)职务方面的权益

29、行政裁决(行政机关)的程序:

(1)申请(2)受理(3)调查、审理(4)裁决

30、行政指导的特征:

(1)行政性(2)多样性(3)非强制性

31、行政指导的作用:

(1)对法律手段的补充作用(2)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协调和疏导作用(4)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预防和抑制作用

32、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程序法定原则(2)相对方民主参与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4)程序公正原则

33、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1)资讯公开制度(2)公开调查制度(3)通知制度(4)说明理由制度(5)听证制度(6)时效制度(7)职能分离制度(8)辩论制度(9)回避制度(10)行政救济制度

34、行政违法的内容:

(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行政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6)行政作为

35、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1)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a、通报批评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c、恢复名誉,消除影响d、返还权益e、恢复原状f、停止违法行为g、继续履行职责h、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i、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j、行政赔偿

(2)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a、通报批评b、赔偿损失c、行政处分

(3)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a、承认错误,赔礼道歉b、接受行政处罚c、继续履行法定义务d、恢复原状e、赔偿损失f、仅对外国人适用的限期离境,驱逐出境、禁止入境

36、行政赔偿的方式:

(1)金钱赔偿(2)返还财产(3)恢复原状

37、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一级复议原则(2)及时、准确、便民原则(3)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

38、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适用依据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39、行政诉讼特有原则有:

(1)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2)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3)不适用调解原则(4)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5)司法变更有限原则

40、行政诉讼的证据有:

(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诉(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38、行政诉讼案件第一审程序:开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考啦公考:kalagongkao,名师大咖为你解答疑惑,热点资讯实时分享,让公考变得好玩又有用!

第10篇: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与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力量兴办,旨在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组织。这些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非营利性,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的分类

教育事业单位: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各类学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

科技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研、技术推广和应用等工作的机构,如科研院所、技术中心等。

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机构等,旨在传承和弘扬文化。

卫生事业单位:包括医院、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其他事业单位:包括环境保护机构、公共交通机构等其他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

三、事业单位的职责与功能

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首要职责是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推动社会发展: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障公民权益: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涉及公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助于政府从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监管和协调,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四、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领导体制:事业单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由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同时,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实行岗位管理,按照岗位性质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进行选聘和管理。

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根据单位的业务活动需要编制预算,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业务管理: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实行行业管理,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实行多元化管理,包括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促使其规范运作;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监督则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五、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为了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在创新和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事业单位常识知识大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承担者,其工作涉及国计民生,因此了解事业单位的常识知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公共服务,也能更好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由用户 jin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1331.html

(0)
jiningjining
上一篇 2024年1月2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