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丰富的文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然而,对于许多初次踏入故宫的人来说,这座庞大的宫殿充满了未知和神秘。以下是有关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的内容。
第1篇: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故宫的历史更替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第2篇: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故宫的建筑形制
建筑规模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注: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而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故宫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第3篇: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故宫四个大门
南门(正门)午门:
明三暗五:从外向内看三个门洞,从内向外看五个,代表三皇五帝。
中间的门洞:只有皇帝能走,皇后大婚那天可以进一次,科举殿试出名次后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以出一次。
推出午门斩首:是一直推到菜市口,因为那里人多,有警示作用;
廷杖:明朝皇帝在这里廷杖大臣,被打屁屁的大臣均以此为荣
北门神武门:
正对景山:景山能看故宫全貌,也叫煤山,崇祯帝吊死于这里;
原来叫玄武门,后卫避玄烨的名讳改名;清朝选秀女从这个门进出,但选出来的姑娘很多皇帝不喜欢
东门东华门:
门钉数九横八竖七十二颗(其他三门是九九八十一颗)。为暗合五行学说,故意而为之。
东华门大街街面上有很多特色小吃,晚上还有当地居民在此遛弯聊天,颇有烟火气。
西门西华门:
清朝时汇聚大量文人,清字经馆、三通馆、实录馆、文颖馆、武英殿修书处、内务府、国家官办学校咸安宫官学都在这里。
第4篇: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故宫的建筑布局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27]。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 [34]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中国古代的星宿理念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北京故宫平面图
故宫内廷
内宫与外廷的交界点乾清门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第5篇: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故宫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见证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它作为皇宫,代表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缩影。故宫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皇宫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二、建筑价值
故宫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宫殿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精髓。同时,故宫的建筑工艺也堪称一绝,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琉璃瓦等工艺,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匠人的高超技艺。
三、文物价值
故宫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瓷、玉器、书画、青铜器等各类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故宫的文物价值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旅游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皇宫的风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故宫的旅游价值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发展前景
故宫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故宫将有更多的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故宫将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发展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故宫还将致力于开展文化交流与传承活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故宫将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本文对北京故宫的知识科普的内容,相信大家对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它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让我们共同为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用户 jin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