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涉及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关注于人的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掌握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对于每一个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第1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是医院护理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工作责任大,涉及面广,其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护理质量。笔者认为护士长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1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护士长管理工作具有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劳动特点,没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护士长就失去了事业成功的最起码的条件。因此,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抵抗疾病,适应各种艰苦环境,精力充沛,思路敏捷,才能带领护理人员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任务。
2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个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护士长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护士长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提高个人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明辨是非,热爱护理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公正无私、清正廉洁、好学上进、平易近人;还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团结下属。
3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护士长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护士长知识结构的基础,护士长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加护理人员对护士长的信任感,提高护士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专业知识是护士长知识结构的核心,护士长要精通本科护理的各项业务,熟练护理本科各种患者的技巧和方法,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执行力。同时要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及时总结新经验,尤其本科护理工作的新进展,做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带头人,做该科室护理工作的专家和顾问。
4 能力素质
4.1指挥能力
指挥是护士长的一项基本工作。护士长带领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要实现正确指挥,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指挥能力。护士长要使用好手中的权力,要熟悉科室护理人员情况,了解护理人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困难,尽量满足他们需要,提高护士的工作兴趣和热情,让每个护士的工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要大胆谨慎,坚持原则,建立威信,创出成绩,使指挥有权威。在指挥过程中要敢于争取、敢于取胜,使指挥有魄力。还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集思广益,使指挥正确。
4.2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护士长既是医院护理管理系统的中层骨干,又是与上下沟通的桥梁和中枢,护士长担负着病房业务管理、组织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多项任务,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这就对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士长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全员参与管理,支持管理,服从管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目标一致,在有分歧和矛盾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大家,并深入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4.3经营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经营意识,不强调经济效益,医院就难生存、难发展。所以医院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成为衡量医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的护士长,必须要有经营意识,多创收,做好节支,对科室成本进行核算,尽可能降低卫生资源无谓的消耗和浪费。做好科室经济账,及时向科主任提供经济收入信息。
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护士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制约和影响着护士长的素质,护士长工作责任大,涉及面广,应对各种心理压力,既要经受得住荣誉、地位、利益等各种诱惑的考验,又能经受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纠纷,均会直接影响工作情绪。这就要求护士长要学会自我心理调整,主动控制情绪,养成稳如泰山、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行为风范,以平常心对待别人的评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患者、家属及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同时要时刻自我评价,满怀信心面对未来。
第2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护理机智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护士护理才能及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护士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淀和升华,所以,其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主要靠临床工作中的教育培养和个人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总结。
护理机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低,尤其是在急诊科,急诊科是急、危、重病人集聚场所,其大部分工作都是非程序性工作、突发性强,患者不但多且流动性高,除了病人及家属希望得到快捷、高效、优质治疗和护理外,还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因此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护理技能技巧外,还特别要求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较强应变能力,在面对突况时,需具有较强应变能力,通过细致观察、敏锐思维和正确判断,善于从现象中发现、分析、找出问题本质。护士的这种综合分析和应变能力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技能技巧为基础的,并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逐渐培养和形成。因此,护理机智尤其是急诊科的护理机智养成对急诊护士减少纠纷、顺利开展工作尤为重要。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针对护士机智的培养制定并实施了系列培训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1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
总体来说,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很多,如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除了这些以外,主体丰富的经验、阅历和宽广的视野以及个性特点,甚至本人的身体素质等都对护理机智养成与发挥有直接影响。当相同或类似刺激再次出现时,主体会有一定适应性和耐受性,急诊新手和老手在遇突发事件时紧张程度和处理方式大不一样就说明了经验对护理机智养成的意义;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和获得别人帮助,人际矛盾很容易获得解决;另外,疲劳、消耗、困倦、患病的肌体状态也会使主体处于非最佳心理准备状态,从而降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下边简单说明影响不同年资护士护理机智形成的因素。
1.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年以内的护士
1.1.1理论知识
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士存在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知识欠缺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表现在法律知识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欠缺,我们知道,理论知识素养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理论知识欠缺不但制约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也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低信任,因此,持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护理机智养成的基础条件。护士只有掌握宽泛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才能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也才能为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2.2专业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凭空的,在掌握了知识后还必须通过练习和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练技巧,才能形成自动化的稳定的能力。众所周知,急诊科的许多先进医疗仪器,急诊病人有别于专科病人的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等特点,这都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底气十足、神情气闲、有条不紊地处置突发事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一般来说,她们科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基本技能差、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所以不断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练习和培训是必须的。
1.1.3沟通能力
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在急诊工作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对做好工作,减少投诉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急诊出现的问题大多与主体的沟通技能技巧水平相关,尤其是刚步入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更是如此,因此要逐步构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视患如亲,对服务对象耐心解释和沟通,把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作为该阶段护士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4护理经验欠缺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新护士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护理工作经验不足表现的非常明显,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决策和应对,缺乏冷静分析和恰如其分处理。因此,介绍和学习间接经验、不断总结直接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1.2 三至五年以内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的一般特点是:有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专科理论、技术操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不够娴熟,有待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亦需强化,个别护士对患者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沟通不良,因此,该阶段护士应特别注重其专科技能及服务理念培养。
1.3六年以上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扎实的护理技能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做到处理问题冷静沉着,抢救病人快而不乱,已经实现了新手到老手的转变,具备较高的护理机智,若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再上台阶的话会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2针对各阶段护士特点,制定不同培训计划
2.1工作两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2.1.1理论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基本掌握基础护理学有关内容,熟悉抢救物品的位置、抢救物品及药物准备及使用,熟悉本护理单元工作环境及各类物品取放,为赢得患者对护士专业素养的高信任和护理机智养成创造基础条件。聘用期内除护理部、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外,每月组织新护士进行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为三基内容及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等内容。
2.1.2综合素质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由经过护理部带教资格考核、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经过科内培训的老师带教。第一个月内,基本掌握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士仪表、行为语言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聘用一到两年内,学习并掌握实用期的内容,重点是学习并基本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与方法。宏观层面树立重视沟通观念和意识,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培养,开展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需要,组织礼仪、美容知识讲坐,开展旅游、美在我心中等多项活动。
2.1.3操作培训
试用期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聘用期加强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操作、理论考核,制定每月明确的考核目标,强化训练,利用每周一和周五晨交班时进行科内理论知识随机提问,每月进行两项操作考核,如: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等,对重病人和疑难病例进行护理会诊等形式,使该阶段护士熟练掌握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持续提高。
2.2工作三到五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月组织参加一项操作考试,每月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专科知识及技能。使该阶段护士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沟通能力、熟练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及配合专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技巧,并能指导临床实习生的实习工作。
2.3六年以上的护士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两个月组织一项操作考试,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无故缺考或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均与奖金挂钩,使该阶段护士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的应用等),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急救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
3灵活机动的排班制度
急诊科统管着急诊预检台、抢救室、留观室、暂观室和补液室几个科室,护士较多,能力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如何做到合理排班,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和互相取长补短,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困绕护士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我科对工作两年以内的护士,以急诊补液室岗位为主,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前,不得单独上中夜班,这使新护士的基本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对工作三到五年的护士,以留观室和暂观室岗位为主,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使该阶段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工作六年以上的护士以抢救室、留观室和补液室主早班、带教老师岗位为主。同时每天排一个跳班,以备中夜班急救病人多,有突发事件如有成批伤时协助中夜班护士,该班由留观室和抢救室护士轮流执行,利于护士全面培养,为人员调配提供基础。
第3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课程对于以应用为特征的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的执业护士手头上可以]有其他科目的工具书,但一定有一本《人体解剖学》的工具书。国内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的认知不足,不能有效地使用人体解剖学知识指导护理临床实践,以至于很多护理专业学生会认为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专业培训才能学到真东西。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过于集中纸上教学,老师教学过多依赖口授,PPT,挂图,书本,视频等填鸭式手段;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书本,学习的方法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靠背记重点以及老师放水。另外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质量不高,很大一部分生源甚至是文科生背景,不懂得医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医学专业术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考试最后拿到文凭,这当然导致学生没有真正认知课程知识。另外一个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往往无法用准确的汉语语言去表述人体解剖学征象,毕业的学生无法书写医学相关文件,不具备更高一级的卫生学科工作能力。今年教育部取消了42所院校部分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护理专业的,其部分原因不在于护理专业接触不到好的科学的课题,而在于毕业的学生没有学会科研方法不具备最起码的科研能力也就是医学汉语表述能力。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相关的汉语写作训练,考试要求中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走入工作岗位后又不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每天都要书写完整的系统化病历和其它医疗文件,整个培训过程很少包含医学汉语表述的培训,那么突然让他们去做科研写论文,当然写不出来。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这两方面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以寓教于学的教学特点,使用浸泡型教学方法,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综合采用了以下方法:
(1)鼓励学生使用标本和模型准确人体解剖学描述。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认知和表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轮替走上讲台,一手持标本或者模型,一手持书本,对照挂图和PPT,按照解剖学内容的认知顺序和记录方位和空间顺序,严格按照人文科学中形、态、结、构的内容准确地向教室里面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介绍描述一个结构或者一个部位,教师对其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内容予以纠正。
(2)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晚上上床之后,睡觉之前自身必须完成“三想,三摸,三画,三念”。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认知和表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而不是病人和疾病。什么是正常人体?没有比学生自身作为正常人体成为更合适的教学对象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自身完成构想自己的身体构成,触摸全身的体表标志和表面解剖学结构,用手指头在自身原位勾画器官和结构形态,同时需要口头表述解剖学自身描述内容。想,摸,画,念每个内容每晚做三遍,每一遍都会对前一遍修正和熟练。通过长期的训练,最终达到“目无全人”的教学目的。
(3)严格考核。美国SAT考试是大学生入学科学能力的测试,通过SAT考试可以准确地判断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表述能力,从而判断学生的科学能力,是现有的最科学的科学能力测试方法。我们在我们的解剖学课程考核过程中不再依赖于原有的记背重点题库式考核,而是参考美国SAT考试的原理和方法,借鉴其他国外院校医学考试模式,采用书写科学论文和使用全人塑化标本规定描述相关结构和部位的方法,考核学生的科学能力。
(4)鼓励学生多参加医学科学实践。在校期间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完成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我们做了两个:一是学生自己利用我们的开放实验室在老师的修正下做一个关于人体解剖学的视频,放在学生的内网和QQ群里,供学生自己学习用;另外我们的开放实验室还承担了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在中学生的生物课和大学开放日和日常的社会公众的接待过程中,我们师生一起承担了社会实践工作。
第4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随着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1】。所以为了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医院护士继续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其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三所中医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经验法确定样本量为600人。其中年龄20-25岁99名,25-30岁158名 ,30-40岁 253名,40岁以上65名。平均为34±4.5,已婚450名,未婚125名。文化程度,中专150名,大专及大学以上425 名。护士(师)315名,主管护师212名,副主任护师 48名,主任护师无。其中黑龙江省中医医院(300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份)、附属第二医院(100份)。入组标准:(1)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临床护士;(2)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单向选择题型作为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资料问卷,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此量表共三个维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际应用。调查时间为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指导护士匿名填写,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全部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5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3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全部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X2检验等统计推断。
2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对结果无影响。
由于全国中医医院在建立之初,护理人员来自西医中专护校的比较多。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中医药教育课程较少,普遍感到难以适应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这就导致中医护士尚不能完成全部护理任务,同时现有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的不足,导致了中医护理工作不完善。这就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特别是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方面对临床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便完善各项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耳穴压豆,拔罐,毫针刺法等,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使其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辩证施护,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进而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第5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当今社会,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护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严峻考验,对在职护士进行有效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紧迫任务[1].1990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对在职护士的培训中,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从管理创新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在职护士系列化培训机制,较好地促进了护士知识技能更新和人才的成长,对提高我院护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1分层次在职护士培训机制的建立
1.1进行严谨扎实的岗前培训,促进新护士角色转换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格扎实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增加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护理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训练4项内容,融汇职业道德教育、优质服务教育和计算机护士工作站学习等。培训时间3周,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的实施和岗前训练管理,培训结束前进行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管理制度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召开“迎新大会”,并举行授帽仪式。
1.2进行严格规范的见习期培训,培养临床合格护士
1.2.1选用优秀教员临床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护理部规定,新护士分配到科室后,护士长应安排服务优良、技术过硬、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护师以上人员进行3个月临床带教,便于新护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学习和掌握专科技能、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见习期由教师跟班带教并安排专题讲课,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指导,3个月到期时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和技术考核,护理部进行护理基础理论和规章制度考核,两轮考核合格者可作为见习期护士进行辅助临床工作,不合格者则继续带教1个月,再经考核后视成绩确认其资格。
1.2.2建立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度,促进护理技能熟练规范:从1998年开始建立“见习期护士基本护理技术考证制”,规定新护士在到院后的第1年见习期内,必须通过无菌技术、输液法等15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考核。专门安排一位护士长负责此项工作,每年对近100名见习期护士进行逐项训练与考核。年底汇总个人15项基本技术的操作考核成绩,各项操作成绩均在90分以上者为合格,由护理部颁发合格证书。当年未合格的项目,第2年安排1次补考机会,护士必须在第2年内争取通过所有操作项目的考核,否则,合同护士失去聘用机会。为促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护理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器材新产品的应用,编写出版《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2].该书以图为主,辅以文字,介绍26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重点测试题及护理操作质量评分标准,使学习者和主考者均有可靠的参考依据。
1.3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方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能
1.3.1严格“三基”培训,巩固专业基础:①坚持常规基础理论培训制度,促进学习培训经常化。每年对全院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进行不同专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护理基础理论和外语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作为任期考核与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②建立基础理论计算机考试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网络化。为进一步满足护士“三基”训练和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便于随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的目的,从1998年开始历时4年研究开发出“护士在职在线基础理论培训系统”[3].组织护理人员编写涵盖《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全部112章内容的试题库和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背景,使护士在考试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查看知识背景,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更新。我院于2002年3月正式应用本系统进行在职护士基础理论培训和考试,分别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2 000余人次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试。命题30余套,在近100台计算机上考试和学习,共计2 000多小时,运行状况良好。考试情况从各部门、各职称等多维度约20项指标进行汇总,实现了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③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促进技术操作规范化。多年来,一直坚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年度考核制度”,考试当月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15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试时以随机抽签方式确定考试的项目与参加人员,统一分组进行,由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院护士长2人1组组成监考小组,考试结束后,组织监考护士长汇总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组织讲评并将考试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评予以适当奖惩。④建立护士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制度,促进管理者更新和规范护理技术。2003年开始组织全院护士长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考核,由护理部专人负责组织,每月第1周为护士长培训时间,第2~4周为考试时间,每月完成1项护理技术操作循环,每年进行6项操作的培训与考核。
1.3.2组织严格的专科培训,提高护士专科技能:①实施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制度,强化专科培训。由临床部总护士长负责、各病室护士长组成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小组,每年完成1次专科考核,考核内容和考核成绩报护理部备案,并计入学分。为实施体现专科特色的护理技术和理论培训,护理部拟定“全院护士专科护理技术考核参考项目”,规划专科的必须考核项目。同时,编写并出版《专科护理技术培训教材》[4],下发各科室,录制发行《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录像片,以临床实地操作的方式演示心肺复苏、直接动脉压监测等26项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术后护理等,规范了专科技术培训与考核。②坚持护理查房制度,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从1992年试行开展整体护理之初,即制订每周1次护理查房制度,由护士长制订具体的护理查房计划,并组织查房。护理部专门制作下发护理查房记录本,要求科室对查房情况进行记录,护理部在每月质量检查中对此进行检查,对护理病历的选择、护理诊断的应用、护理措施的制订进行指导。③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培养专科护理骨干。从2001年开始建立“护师轮转监护室制度”,规定护师在晋升主管护师之前必须经过4个月以上的监护室轮转学习,掌握重症监护基本技能。护师如未参加监护室轮转,任职期间学分考核视为不达标,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评审。
1.3.3规范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护士掌握“四新”:为促使临床护士知识、技术、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保证其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继续护理教育,护理部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由护理中心专门承担继续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制订有针对性的年度继续教育计划,固定每月安排2次讲课,并特别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授。多年来,连续举行护理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统计应用等系列讲座,举办护理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护理记录书写、临床路径、循证护理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老年病护理进展和趋势讲座。
1.3.4重视临床应用,提高实践能力:护理人员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护士培训中特别重视临床应用培训。首先,坚持病区业务学习制度,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训练,内容主要是围绕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组织练兵活动,围绕新理论、新知识进行讲座,围绕疑难护理问题举行读书报告会。要求业务学习每月进行2次,记录在护理部统一制作下发的业务学习训练记录本上,护理部每月检查。2000年开始,在“三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考核,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同时,护理部专人负责检查各级护士在临床中的护理技术操作情况,检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
1.4积极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提高护士解决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改变传统的方式,采用新的培养思路和培训程序。对学科特色突出、发展较快、护理技能和经验有特殊要求的专科,制订专科护士(CNS)培养计划,对专科护士选拔条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考核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专科护士的培养形成制度。
2效果评价
2.1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3周的岗前培训,使新护士进一步明确护士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熟悉沟通交流技巧,了解我院的护理文书书写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由于加强了基本理论教育,使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护士在进入医院时从理论到技术都得到了训练,为新护士了解医院文化,熟悉医院环境,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转变做好了准备。每年新护士均在100名左右,在结束培训时的技术操作考核中,80%以上人员成绩在90分以上;基础理论考试合格者超过90%.
2.2见习期培训为护士临床生涯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培训,见习期护士98%通过基本护理理论、专科基本知识和护理基本技能考试,达到岗位要求。
第6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一、 培训目的
1.规范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操作技能。
2.熟悉各专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专科业务能力。
3.掌握院感基本知识,提高人际沟通、护理教学、护理科研能力。
4.帮助新护士迅速适应医院环境,投入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
5.培养专科护士,强化主管护师业务能力,提高护士长管理素质。
二、 培训规划
培训分为五个方面:基础护理操作培训、专科业务能力培训、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护理综合能力培训、重点护理人才培养。
三、 培训对象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助理护士、护士、新入职人员。
2.专科业务能力培训:各专科护理人员。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新入职护理人员。
4.护理综合素质培训:全院护理人员。
5.重点护理人才培养: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骨干。
四、 实施方案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护理部组织,24项基础护理操作按每月培训两项逐步完成,每月培训分为四个流程:(1)第一周观看操作碟片,观摩操作示范;(2)第二、三周指导操作练习;(3)第四周实际操作考核。
2.专科业务能力培训:各科室组织,护士每季度一次考核一次,护师、主管护师每半年考核一次,护理部定期指导,年底根据综合考试成绩评选优良、合格等级。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实行院科二级培训,护理部组织岗前培训,各专科负责专科培训。新毕业护士采用轮科方式进行培训,各轮转科室制定培训计划,依照计划对轮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其他人员由各专科培训。
4.护理综合素质培训:护理部制定计划,主要以每月组织一次全院业务学习的形式开展,并举行市级学术讲座,开办专题培训班。
5.重点护理人才培养:积极选派护理骨干去省级大医院进修学习,举行护士长经验交流会,安排护士长及专科护士参加护理管理及专科知识学习班,落实主管护师ICU轮转制度。
五、 培训内容
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注射法、鼻饲法、洗胃法、灌肠术等24项基础护理操作。
2.专科业务能力培养:各专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
3.新进护士业务培训:护理核心制度、医德医风教育、护理服务礼仪、医疗法律法规、各专科护理知识等。
第7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1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文精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还能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人文精神是护士的心理支柱。如果人们缺少人文精神,那么人们的思想将逐渐庸俗与世俗,缺少精神支柱。传统观念对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所以,一直以来,护理工作被认为低人一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但是,医院仍然存在着重视医疗轻视护理的现象,同样是中专毕业,临床医生比护士的待遇要高得多,这将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中专院校的护理教学中,需要指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崇高的专业理想,所以,必须重视护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影响护理专业人文知识教育的主要因素
2.1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
我国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理科生,他们在入学以前,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理科知识,因此,人文知识与文科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渴望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但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与临床等其它课程相比,提高较慢,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相对轻视。
2.2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对于护理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课、专业普通课以及基础课,也就是说,传统护理教育基本上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教育。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在总学时中,我国人文课程的学时不到十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人文课程的学时约占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的人文学科,在知识结构以及学习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最近,虽然医专院校开始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并出版了人文课程教材,但这些教材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文教育体系。
2.3人文课程师资匮乏
目前,在我国的多数护理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缺少人文课程师资力量的现象,为了完教育工作,很多学校中人文课程的教师是由护理专业的教师担任的,他们与专业的人文教师相比,人文知识相对薄弱,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尽管现在有些学校已经设置了人文教研室,但其中的老师缺少医疗与护理知识,他们只能机械的传授人文课程的教学,不能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现实指导意义。
3提高护理院校人文教育水平的建议
3.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精神是个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整体,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在学习阶段,学生拓展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人文课程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人文教学工作,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并使其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护理知识与人文知识完美的结合为一体,为学生以后较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2护理专业教师加强人文教育
事实上,在护理专业知识中,也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医学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由此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学生的人文关怀转化为自觉行动,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分析实际医疗事例的方法,如医院因为某位癌症晚期病人无法上交医疗费用,予对其停止治疗,启发学生从人文角度对医院的行为进行讨论。
3.3补充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
目前,师资力量匮乏是大部分护理学校中人文教学工作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引入部分医学心理学的工作人员,由此来补充学校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完教学任务,解决人文师资匮乏的难题。
3.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加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周期性的开展人文辩论会、演讲会或体现人文精神的画展等活动,成立健美操、瑜伽等健身俱乐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8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断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第9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解剖学知识点
1. 细胞组织学: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织则是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结构。
2. 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3.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它们为身体提供支持和保护,同时还参与姿势维持和运动。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生理学知识点
1. 细胞生理学: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包括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等。
2. 器官系统的生理学: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如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等。
3. 血液学: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如红细胞的氧运输、白细胞的免疫功能等。
4. 免疫学: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三、病理学知识点
1. 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原因、器官系统、病程等方式进行分类。
2. 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3. 疾病的发展过程:疾病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如潜伏期、急性期、恢复期等。
四、药物学知识点
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作用方式、化学成分等方式进行分类。
2. 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或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
3. 常见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降血压药等。
五、护理技术知识点
1. 健康评估: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
2. 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卫生、消毒与灭菌、标准预防措施等。
3. 药物管理:包括药物的存储、给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
4.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的特点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减轻疼痛。
六、伦理学和法律知识点
1. 护理伦理学:护士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伦理。
2. 法律责任:护士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法律责任。
第10篇: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物理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肩负着传授物理知识、衔接后续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所以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护理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一、本校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学现状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现状
笔者分别从学生性别、物理理论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操作兴趣、物理学习对生活的用处、学生期望的物理学习课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一年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女生420人,男生48人,共468人。调查物理理论学习兴趣,13.6%感兴趣,48.1%一般,38.3%不感兴趣;调查物理实验操作兴趣,54.7%感兴趣,38.7%一般,6.6%不感兴趣;调查课堂上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8.2%活跃,57.7%一般,14.1%不能;调查学生期望的物理学习课堂,89.9%例举生活实例,86.5%增加趣味知识,90.8%补充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70.1%增加课堂实验。
结合问卷分析、学生物理中考成绩和学生学习态度,我们发现学生基础普遍较低,厌学情绪大,但是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实验操作,希望物理课程能够与专业对接学习。
2.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师教学现状
笔者对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师进行访谈,现物理教研室教师都缺乏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教师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教研室老师始终认为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是可行而且是必行的。如何保证物理学能紧密而有效地与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与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动态及专业发展的方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3.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师意见
笔者对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护理临床仪器设备,要开展多种护理操作,参加各类护理技能大赛,学生能记住教师传授的操作步骤,却不明白操作的原因,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专业课教师明确提出,学生有必要知道医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以便正常使用,这些原理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借助物理原理更深刻理解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架起物理与护理专业的桥梁。
二、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材现状
目前在全国职业教育中所使用的物理教材多数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学制特色,尽管这些教材都很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却忽视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内容陈旧,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缺乏特色,物理课与专业课不能很好地衔接,内容重复、脱节现象严重,有些知识过于偏、重、难,缺乏适用性;三是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吸收与借鉴不够,忽视学生本身的素质状况和专业需求情况。
三、制定与护理专业课程对接的物理教学实施计划
物理课程的讲授内容要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联系护理专业,认真分析护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合理选择物理课的教学内容。
在为护理专业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学生就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吸收,使物理的科学基础性和应用性充分展现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四、围绕护理实训中心,优化护理专业物理课程教学
对于与护理专业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相关的设备原理,如:输液的原理、洗胃机的原理及使用、B超原理、核磁共振原理等,由于物理实验室没有这些相关仪器设备,采取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滞后护理专业的要求,当学生在今后实习、工作中真正接触到这项操作时,虽然物理课讲过,但依然感到陌生和茫然。
学校护理实训中心拥有内、外、妇、儿、五官科、急诊科等常规科室以及护理基础训练实验室,拥有B超,X射线,内窥镜等现代化的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护理基础训练实验室并配有多媒体投影仪,是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地。
围绕护理实训中心,优化物理教学内容。根据护理实训中心硬件条件,结合校护理实训中心实际使用的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重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兼顾物理课程的性质又考虑到护理专业的特点,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淘汰、更新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内容。
五、依托护理实训中心,开展护理专业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动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护理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是在物理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内容没有根据“必须、够用”的原则而开设,实验内容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应用性,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依托学校护理实训中心,深化护理专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以护理实训中心的硬件条件为基础,结合护理实训中心实际使用的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将物理课程中的若干教学内容为研究专题,以实验项目的形式,重新整合物理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运用物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解决医学问题,开展护理物理实验的学习活动。
以上就是”护理学基础化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是构建护理实践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用户 liing, li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