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熊猫的有趣小知识

大熊猫,这一深受人们喜爱的物种,不仅是中国的国宝,更是全世界的自然奇迹。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背后,隐藏着数亿年的演化历程和独特的生活习性。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大熊猫的知识科普,探索这个神奇物种的奥秘。

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熊猫的有趣小知识

第1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1)认识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大熊猫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动物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属(Ailuropod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熊猫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吃肉的。虽然经过进化,现在的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它们的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所以我们仍然把它们划分为食肉目。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因为有很好的饲养管理和医疗,有的可以超过30岁。武汉动物园有一只大熊猫都都,寿命达到了37岁。

(2) 大熊猫历史

说起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我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他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9.7—1900.11.10),在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

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3) 外形

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於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於腹侧,体外侧厚於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mm,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4) 大熊猫的现状

全世界现共有野生大熊猫1600只左右(根据国家林业局最近公布的第三次熊猫普查结果),其中80%以上分布在四川【WWW.BAIHUAWEN.CN】境内。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养熊猫333只。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群的单位目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惜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4家。大熊猫属于高度濒危的物种,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就再也没有野生大熊猫了。

(5)致危因素

大熊猫的分布区及种群数量日益缩减,最重要的原因是栖息地大量丧失,而且高度破碎(即相互隔离,成孤岛状)。而栖息地丧失的原因又在于人口数量激增,农业垦殖所引起的大片森林和竹林的毁灭,以及人们修筑公路,观光旅游等活动。

竹子开花使得很多大熊猫缺乏食物,但这是其正常的生命周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从群落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可以促进其他植物的更新,这在保持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也是一个必要的进程。竹子开花本不应该威胁到大熊猫的生存,各种竹子有着不同的开花周期,当其中一种开花,大熊猫还有另一种竹子可以食用,但目前由于大熊猫栖息地极小且相互隔离,而这样一个“小岛”上往往只生长一种竹子,使得一旦竹子开花,大熊猫就面临着缺少食物的困

(6) 食物

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此外,野生大熊猫还偶食一些动物尸体或其它植物

圈养大熊猫主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低山平坝竹为主食,辅食是以谷物类为主所调制的精饲料。竹类是大熊猫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为大熊猫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亚高山竹类对于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圈养条件下,也能人工为大熊猫提供大量高山或亚高山的喜食竹类。

(7) 进食

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以及相对锋利的爪和较发达的肉垫。在慢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为主食,并演化一些适应以竹为生的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竹。

大熊猫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手脚并用地收集、准备食物和进食。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在什么地方——坐着、平躺、侧倚——它们只是不停的剥竹竿,吃竹叶。大熊猫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随着气候和食物分布的变化,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上移高山、撵笋觅食,秋冬高山积雪则下移到中低山地区。

(8)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到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他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我们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他们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你可能会想,一种动物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它们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好似闺阁深院的淑女,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14) 大熊猫的分布

上图中的黄区域都是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地方,可见以前大熊猫的分布极广。而现在,我们只能在图中的红区域中找到它们。从上往下依次是: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和大、小相岭山系。

大熊猫栖于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km2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第2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岭大熊猫主要集中于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栖息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达247%,潜在栖息地244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达到16处,成为全球野生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

受益于陕西秦岭生态保护、林草植被增加、生存环境的改善,陕西野生动物的种类不断丰富、种群数量连年扩增,原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不断得到消除。

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截至2012年5月,秦岭野生大熊猫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109只增加到345只,占全国大熊猫数量的17%左右,增幅达217%,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10只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对外宣传秦岭大熊猫,近年来陕西及西安官方层面已在熊猫IP上频频发力,越发注重“秦岭大熊猫”品牌的塑造和挖掘。

2017年1月,由国家主导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这正是推进陕西秦岭大熊猫IP建设的大好契机。岭大熊猫主要集中于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栖息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达247%,潜在栖息地244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达到16处,成为全球野生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

受益于陕西秦岭生态保护、林草植被增加、生存环境的改善,陕西野生动物的种类不断丰富、种群数量连年扩增,原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不断得到消除。

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截至2012年5月,秦岭野生大熊猫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109只增加到345只,占全国大熊猫数量的17%左右,增幅达217%,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10只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对外宣传秦岭大熊猫,近年来陕西及西安官方层面已在熊猫IP上频频发力,越发注重“秦岭大熊猫”品牌的塑造和挖掘。

2017年1月,由国家主导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这正是推进陕西秦岭大熊猫IP建设的大好契机。

第3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①大熊猫其实是熊科动物且是咬合力最高的肉食性动物之一

大熊猫是属于食肉目熊科类哺乳动物,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熊猫一直都是吃竹子的动物,殊不知,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后来喜欢上了吃竹子,但大熊猫的牙齿和消化道还保存着原样。

虽然熊猫来十分温顺,但是让它发起飚来可以一口人的半边屁股!熊猫的咬合力在食肉动物中排名第五,仅次于狮子。熊猫的咬合力可以达到350.66磅。

② 野生熊猫目前大概只有2000只,一只野生熊猫的寿命大约是20年。

③世界上所有的熊猫都来自中国

为什么全世界就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呢?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地球曾经经历过冰川运动,大量动植物都相继灭绝。当时生活在欧洲的熊猫始祖也未能幸免于难。据说在800万年前,欧洲的匈牙利、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地区以及中国的中部和南部都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熊猫,但是经历了四次大冰期,很多地区的熊猫始祖和很多动物一样,都消失了。但东亚地区的熊猫则因为岷山和大小凉山的庇护,幸免于难。

第二:虽说冰川运动之后,欧洲地区的熊猫彻底消失,但东亚地区的熊猫仍在不断扩张。在大约220万年前,又一次冰川运动,对熊猫的数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得熊猫数量又一次减少,逐渐演变成为只有中国地区才有熊猫。同时中国独特的环境因素也是熊猫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熊猫一天可以排便高达40次,幼年熊猫还会吃母亲的粪便。

⑤当国外的熊猫宝宝出生时,他们会立即通过联邦快递包机运送到中国。

⑥古时候的中国人害怕熊猫,将它们描述成长着黑白毛皮的食铁兽。

⑦大熊猫的食物99%都是竹子,之所以只吃竹子是因为它们没有感受肉类鲜味的受体。

⑧雌性大熊猫一年之中只有3天发.情期

⑨熊猫是运动高手,爱好爬树和游泳

⑩熊猫一生下来就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它们只能看到几米以内的东西,稍远一点就很模糊。

第4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进化历史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在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的始熊猫化石。

从已发现的化石表明,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支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绝灭。主支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演化为大熊猫类,其中一种叫小型大熊猫,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的大熊猫,包括武陵山亚种和巴氏亚种,其中武陵山亚种是小型大熊猫到巴氏亚种的过渡型,而巴氏亚种在中国华南一带分布最普遍,但现生种仅在青藏高原的东缘高山深谷中才残存着,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第5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1、1869年的时候大熊猫叫花熊、竹熊,一个法国传教士发现后称其为黑白熊,可是运输途中死了,大熊猫的标本被欧洲人看到后,曾引起了轰动。

1936年大熊猫的名字叫猫熊,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后来大家都叫顺口了改不过来了,才有了大熊猫这个名字。

2、1936年一个美国女性叫师露丝·哈克利斯,她为美国带去了第一只活着的大熊猫,名叫:苏琳,在登船时候把这只大熊猫登记成哈巴狗才通过海关检查的。登陆美国后引发巨大的轰动,比任何明星都闪耀。

3、人们总喜欢调侃大熊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张彩色照片,真的有一只大熊猫来打脸了。这是世界唯一现存的棕色大熊猫:七仔。

七仔是2009年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的。据科学家猜测,由于一些基因遗传突变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可能是返祖现象,导致七仔拥有了棕白相间的外套。

然而在我国境内,近30年间曾发现5次棕色大熊猫,而且都在同一区域发现,七仔是从1985年以来发现的第五只大熊猫,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棕色大熊猫现存活体。

4、世界上所有的大熊猫都来自中国,大熊猫的栖息地仅在中国发现。

5、不同于爪子几乎没有灵巧性的其他熊家族成员,大熊猫的手指还能灵活地抓握并拢,帮助它们在进食之前拿竹子和去除不喜欢吃的茎叶。

6、大熊猫自祖先始熊猫时代,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熊猫咬合力惊人,曾在古代称作食铁兽,能啃铁锅。

7、雌性大熊猫每年仅排卵一次,野生幼崽死亡率40%。婴儿大熊猫在出生时体重只有约140g,一只雌大熊猫在分娩时比她的幼崽大900倍。它们出生时几乎是白色,然后逐渐发展出黑色和白色的毛。

第6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一般成年大熊猫身高大约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行动缓慢、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他动物。当大熊猫听到异常响声时,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即将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第7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大熊猫平时孤居,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即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也有秋季交配的),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恋歌,由此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大熊猫的婚配属于多雄争配制。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部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如今留下来的大熊猫数量很少,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县(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是世界上的濒危动物之一,是需要的我们大力保护。作者:汽•好饿好饿好饿•水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6580/出处:bilibili

第8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第9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为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于2017年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但在此之前,自然保护区在大熊猫保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为一个物种建立67个保护区的,恐怕也只有大熊猫了。

我国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卧龙林区、南平县的白河、平武县的王朗、天全县的喇叭河等地建立了4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后来陆续增加保护区。截至201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束,有大熊猫分布的保护区达67个,这67个保护区覆盖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并保护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目前,我国已建立总面积271.34万公顷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内有野生大熊猫1631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量的87.5%。

大熊猫保留着跟食肉祖先一样相对较短的肠道系统,没有食草动物那种很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所以虽然喜欢吃竹子,但它们对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

为了应对低营养价值的食物来源,大熊猫采取了大量取食、迅速排便的策略来获得足够的能量,平均日进食量可达到20公斤以上。此外,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活动强度很低,平均日活动距离只有400-500米。最新的研究显示,大熊猫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自己的代谢水平从而降低能量消耗,也会利用某几种纤毛虫来帮助分解竹子中的纤维素。

第10篇:大熊猫的知识科普

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大熊猫属于恒温哺乳动物,没有冬眠的特性。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只能获取竹子中15%到25%的营养,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从他们的食物里获取能够维持其自身冬眠的能量。

大熊猫不冬眠。熊猫属于恒温哺乳动物,无冬眠特性。在远古时期,大熊猫是食肉动物,但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它们由原本的肉食习性转变成杂食性,主要食物也变成了竹子,然而其消化道依然保留了祖先的特性。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这就决定了他们每天必须采食大量的竹子来补充营养。

据统计,在野外,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都会花费12到16个小时寻找和采食竹子。即便如此,他们却只能获取竹子中15%到25%的营养,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从他们的食物里获取能够维持其自身冬眠的能量。

大熊猫作为地球上的活化石,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它们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一自然界的和平使者,让大熊猫的传奇故事继续流传下去。以上就是大熊猫的知识科普的全部内容。

本文由用户 liing, li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1168.html

(0)
liing, liingliing, liing
上一篇 2023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