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药品基本常识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痛,这时药品就成了我们的得力助手。然而对药品的知识科普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药品基本常识篇

第1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1、复方甘草片:连续吃不能超7天

  需凭处方购买,服用时不能擅自用药,应尽药师指导,按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处方用量不超3天,连续用药不能超过7天,或用其他祛痰止咳药代替复方甘草片。

  2、止咳药水:1次超过60毫升会兴奋

  学名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含有可待因、麻黄碱,口服1次超过60毫升,有些人就会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大量服用则会产生快感和幻觉,有飘飘欲仙感。正常使用并不会上瘾。

  3、滴鼻液:长期使用危害大

  感冒别自己到药店买滴鼻液,血管收缩类滴鼻剂长期使用可致鼻腔黏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引起局部黏膜组织增生,导致药物性鼻炎,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

  4、哮喘吸入剂:使用有讲究

  吸入剂是急救药,没有症状的时候不能长期使用,会形成抗药性。吸入用药后立即用清水漱口,不但可减轻或避免局部不良反应,而且还可减少由药物从口咽部吸收而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

  5、润喉片:吃太多可诱发口腔疾病

  在口腔没有炎症或炎症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常吃润喉片,容易抑制和杀灭口腔内的正常菌类,反而可能引发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

  而不少润喉片中含有冰片成分,其性质寒凉,可能加重脾胃虚寒,引发腹泻,还容易造成孕妇流产。

  6、创可贴:乱用或可引发感染

  创可贴只能止血,不能完全做到抗菌消毒,再加上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一旦使用不当会使伤口感染。

  使用注意:

  (1)创可贴只适用于没有伤到肌层、出血不多且不用缝合的小伤口。

  (2)出血较多、小而深的伤口,动物咬伤、蛰伤,污染较重或感染的伤口,较重的皮肤擦伤,烧伤或烫伤,都不能使用创可贴。

  (3)使用时若伤口被水浸湿或受到污染,注意及时更换。

  7、头孢类抗生素:停药7天内不能沾酒

  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能喝酒,且停药7天内都不能碰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的饮料、食物,比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否则可能发生中毒反应。

  8、促胃动力药:胃部不适慎用药

  消化不良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增加肠胃蠕动的药物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而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还需要明确诊断。故胃部不适就吃促胃动力药,可能会掩盖器质性的病变,延误治疗。

  9、激素类外用药:不可乱用乱涂

  含有激素的外用药,包括煳剂、乳剂、油剂和软膏剂等,一般每天用1-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皮损范围越大,选用药物的浓度应越低,太大的皮损应避免使用激素制剂。另外,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隔日用药。

  10、膏药:错用误用伤身体

  每种贴剂都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不能通用。

  下列三种情形应谨慎使用

  (1)患处有溃疡时;

  (2)运动或劳动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

  (3)孕妇禁用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11、女性经期用药:活血药物要远离

  女性在月经期间用药时,有些药物是不能应用或慎用的。

  (1)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

  (2)某些抗凝血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

  (3)泻下药,如硫酸镁、硝酸钠(芒硝),下泄作用剧烈,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上述三种药物均可造成月经量增多;

  (4)性激素类药,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或停经,孕激素可导致引导不规则出血。

  12、止痛药:注意分清病症,不可乱用

  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引发胃粘膜损伤、肾脏损伤乃至心血管疾病。长期乱吃止痛药还会产生心理依赖。而如果止痛药掩盖了病情,比如癌症,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明确原因的轻微疼痛,如果连续服药3天后还没有效果,就要去医院检查。

  13、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变“毒药”

  饮食规律的健康人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任何一种维生素都最好不要连续服用5天以上。

  脂溶性维生素从体内排出的过程较慢,摄入过多会增加中毒风险。婴幼儿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引起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甚至脑压增高。维生素D摄入过量则可能让儿童骨骺过早闭合,影响骨骼发育。

  14、氨基酸:摄入过多加重肝肾负担

  氨基酸在临床上主要针对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和无法通过进食或口服补充蛋白质的病人。

  但如果正常饮食能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无需输液来获得氨基酸。摄入过多则机体无法利用,多余氨基酸分解排出体外反而加重肝肾负担。

  15、补钙片:过量影响孩子发育

  过量、重复补钙,不仅容易影响孩子胃口,还可能导致厌食、便秘及胀气,甚至肾脏结石、膀胱结石等;

  同时高钙摄入还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所以补钙应首选膳食,如豆制品、奶制品、鱼肉等,饮食正常的一般婴幼儿不需特别补钙。

  16、复方樟脑酊:凭麻醉处方才能买到

  常用的止泻药,含有少量阿片成分,不良反应较明显,患者只有在一生开具的麻醉处方下才能购买,无能擅自用药,一般建议的正常服用量是每次2-5毫升。

第2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1、维生素不能乱吃,服用过量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维生素也有副作用,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引起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维生素D过量不但不能促进骨骼生长,还可能让儿童的骨骺过早闭合,影响骨骼发育。

  2、止痛药不能乱吃,许多人不管什么疼痛,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吃止痛药。但是,人们不知道长期乱吃止痛药存在潜在危险。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消炎药等药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以及穿孔。

  3、创可贴的使用也要注意很多事项。创可贴的基本作用是止血。没有抗菌消毒,吸水性,透气性都比较差。出血比较多,小而深的伤口,动物咬伤、蛰伤:污染严重的伤口等很多创伤都不可以使用创口贴。

  4、润喉片也不可以乱吃。润喉片可以对口腔的细菌杀灭和抑制作用。但是如果口腔没有问题的时候,吃润喉片可能杀灭口腔内的正常菌落群,甚至可能加重脾胃虚寒,引起腹泻甚至可能造成孕妇流产。

  5、大家都知道不要酒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药驾,很多药品服用之后会出现嗜睡,眩晕,视物模糊的症状,它是诱发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很多药品服用之后,也不应该驾车。

第3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中药材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部。

  1、植物药

  植物药来自于各种药用植物的根(如田七)、茎(如钩藤)、树皮(如肉桂)、叶(如枇杷叶)、花(如金银花)、果实及种子(如八角)、全草(如车前草)和分泌物(如乳香)等。也有部分植物药是经过人工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加工提炼而成,如神曲、青黛和樟脑等。植物类药材大部分来自野生,随着中药需要量日益增多和野生植物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常用植物药已逐步由野生变为家种,并取得了成功,成为商品药材的主要来源,如人参、田七、天麻、黄连和茯苓等。植物类药材是中药材中品种最多的一部分。在全国应用较普遍的五百种中药中,植物药就占了80%以上。所以古代相沿把中药学叫做“本草学”(以草本植物为本),把中药书称为“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2、动物药

  动物类药材来自于各种药用动物的个体(如水蛭、海马)、器官(如熊胆、鸡内金)、生理产物(如麝香、蚕砂)和病理产物(如牛黄、猴枣)等。也有部分动物药是经过人工进行简单加工制取而成,如蟾酥、阿胶和鹿胶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许多药用动物也逐步由野生变为人工饲养,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鹿、麝、珍珠和全蝎等。动物类药材在我国的应用与植物类药材一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历代本草记载的动物药总数达六百余种,目前动物药品种虽然只占常用中药的12%(六十余种),但因其疗效显著,作用范围广,故至今仍为广泛使用,成为中药材中重要的一部分。

  3、矿物药

  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如石膏、朱砂、磁石)、矿物加工品(如白矾、轻粉、红升丹)和动物的化石(如龙骨、龙齿、石燕)。本类药材品种虽较植、动物药材为少,约占常用中药的6%,但至今在医疗上仍很重要,是中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药的名称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中药的应用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即一个名称被同时用来代表几种不同药物,如全国各地以“金钱草”一名入药的药材,主要的种类就达四科四种之多;一种中药同时有几个不同名称,如甘草一药,又有国老、甜草、粉草、草节等名。这种名称上的混乱,加重了中药品种的混乱,严重地影响了中药的正确使用和推广。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中药名称,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从各个不同角度描述了不同中药的形状、颜色、气味、产地和功效等性质。从这一点来看,中药众多的名称又是一桩宝贵的遗产,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中药的鉴定和应用,对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寻找发现新的药源,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名称的种类

  中药名称一般分正名和别名两类。正名又叫通用名,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通用和历代本草著作所沿用,一般以《药典》所载为标准。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土名,为个别地区所使用,或本草书虽有记载但使用不广的一类中药名称。

  中药命名的方法

  依形态命名:如乌头、牛膝、佛手、猫爪草和七叶一枝花等。

  依颜色命名:如红花、金银花、紫草、黄连和白芍等。

  依气味命名:如甘草、苦参、鱼腥草、败酱草和五味子等。

  依药用部位命名:如桑叶、菊花、茅根、苏梗和熊胆等。

  依产地命名:如川芎、浙贝、怀山、台乌和高丽参等。

  依功效命名:如益母草、孩儿参、骨碎补、通草宽筋藤等。

  依生长特征命名:如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浮萍和桑寄生等。

  依生长环境命名:如山栀子、石菖蒲、水蛭、海马和雪上一支蒿等。

  依最初发现或使用人命名:如杜仲、何首乌、刘寄奴、使君子和徐长卿等。

  依声音命名:如蛤蚧。外国药名用译音的有诃黎勒、毕澄茄、曼陀罗等。

  依加工炮制情况命名:如熟地、炮姜、法夏、地榆炭和煅牡蛎等。

第4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药物制剂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形态、分散系统、给药途径、制法等进行分类,其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关系比较密切。常用药物制剂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和粘膜给药。口服给药因给药方法简单,用药顺应性好,在品种与数量上都列各剂型之首,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丸剂等。注射给药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等,剂型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粉针剂等。

  皮肤给药也就是外用药品。包括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搽剂、糊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也就是特殊剂型。包括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灌肠剂、栓剂、吸入剂、喷雾剂、气雾剂等。

  无论医师、护士、药师还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都应注意药物的剂型,以便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和安全性。

  如何正确使用药品?

  口服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口服给药是指通过口腔摄入药物,主要在胃肠道内吸收而转运至体循环,以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是最易为病患者所接受的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适合各种类型的疾病和人群,尤其适合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

  适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剂、滴剂、咀嚼片、颗粒剂、口服粉剂等等。若药片或胶囊可能会黏在嗓子里,则服药之前先漱口,或至少用水湿润一下,然后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一口水,咽下。

  口服给药特殊注意事项

  1、有些片剂或胶囊必须整个咽服而不能研碎或将胶囊打开。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

  2、要求冷藏的药物需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例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肠溶胶囊:饭后半小时用温水送服,婴儿服用可打开胶囊倒出药粉,温水送服。

  3、分散片的服法:可直接以水送服,或将分散片加入适量温开水中待分散溶解后(可以搅拌)服用。

  4、口服混悬剂:在使用药品前应摇匀药品,再按规定剂量服用药品。

  5、软胶囊:维生素AD软胶囊(0~1岁)用法则建议采用将滴嘴在开水中浸泡30秒,使胶皮融化,再将软胶囊滴嘴开口后,内容物滴入婴儿口中。维生素AD软胶囊(1岁以上)除了以上用法外,也可直接嚼服软胶囊。

  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1、滴耳剂

  在使用滴耳剂之前,可能需要将放在手掌之间前后滚动以使药液达到身体温度。不要将药物放入沸水中加热,否则药液会很烫,滴入耳中会引起疼痛,沸水还可能使药物标签松动或脱落,甚至会引起药液变质。

  滴耳剂一定要滴入外耳道,正确使用滴耳剂的方法是:将头侧向一边,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如果给儿童滴耳,则轻轻地将耳垂向下及后方拉。将滴管吸满药液,滴入规定滴数的药物。

  注意不要将滴管触及耳道的壁或边缘,否则很容易污染滴管。保持耳朵侧面朝上5~10秒。并一直抓住耳垂。也可能需要将一小团棉花塞入耳朵以防药液流出。滴管用完后不要冲洗或擦拭,重新放进瓶中并拧紧瓶子以防受潮。

  2、滴眼剂和眼膏剂

  在使用眼用制剂时要查对标签或包装上的有效期限。不要使用过期药物,任何眼用制剂颜色发生变化后一定不要继续使用,一旦所用的药物出现了在购买时没有的颗粒物质,应扔掉。

  在滴眼药水或用眼药膏之前先洗干净手,然后坐下或躺下,头向后仰。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将眼睑向下拉,形成小囊,将滴眼瓶接近眼睑,但不要触及,挤规定量的药液,然后轻轻闭上眼睛,尽量不要眨眼,用一个手指轻轻按压鼻侧眼角1~2分钟(这样可防止药液从眼睛表面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和口腔)然后用干净的纸巾将多余药液擦去。再重新将滴眼瓶放回前不要冲洗或擦拭,否则会污染药液,拧紧瓶盖保存。

  使用眼药膏的时候,挤出一定量眼膏使呈线状,,滴入下眼睑(注意药膏管不要触及眼睛)闭上眼睛,并转动几次以使药膏充分分散。

  如果在使用用两种滴眼液时,为减少药物从眼流出,间隔时间至少2分钟(最好5分钟)。若同时应用眼液和眼膏,间隔时间应为10~20分钟,先用眼液后涂眼膏。给儿童点眼药比较困难,可将眼药先点在闭合眼内眦部,然后将眼睑轻轻拉开,药液入眼内。

  3、滴鼻剂与喷鼻剂

  在使用滴鼻剂与喷鼻剂之前,最好先擤出鼻涕。如果鼻腔有干痂,可用温盐水清洗鼻腔,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滴鼻时,头尽量后仰,使鼻孔垂直朝上。滴药时可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起缓冲作用,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味苦难熬。

  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两三下,使药液布满鼻腔,一般滴鼻液每侧鼻孔滴2~3滴。30秒后头向左或向右各偏30秒。然后头恢复原位保持30秒,最后坐起将头向前低,这样可使滴入的药液充分分布整个鼻腔。

  在使用喷鼻剂时,头不要后倾。将喷嘴插入鼻子,但要尽量避免接触粘膜,并在按压喷雾器的同时吸气。在抽出喷雾器之前,要始终按压喷雾器,以防鼻中的粘液和细菌进入药瓶。在一侧或双侧鼻孔中喷药后,轻轻地用鼻吸气2~3次。

  连续使用滴鼻剂或喷鼻剂时,除非是依照医嘱,否则不要多于2~3天。如果患者需要长期用滴鼻剂或喷鼻剂,则用同一容器给药时间不要超过1周,因为鼻中的细菌很容易进入容器污染药液。如果用药时间必须多于1周,则需要另外购买一个新的容器。绝对不要和他人共用滴鼻剂与喷鼻剂。

  特殊剂型的使用方法

  1、直肠栓

  直肠栓可以用来释放各种类型药品,无论因何原因使用直肠栓,都应用同一方法插入。

  在炎热的天气下,栓剂会变软而不易使用,此时应将栓剂放入冰箱,凉水杯或流动的凉水中,直到变硬为止(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插入栓剂前,先去掉外面的铝箔或其他外部包装。在插栓剂时,可以戴橡胶指套或一次性橡胶手套,左侧卧位并弯曲右膝。将栓剂尖端朝前,只要感觉舒服,推入直肠中的距离越深越好,安静地躺几分钟。力争在给药后一小时内不要大便。如果在插入直肠栓时有疼痛感,可将栓剂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或矿物油。

  2、舌下片剂

  有些药物被制成片剂,服用时必须放在舌下,如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在口空黏膜被吸收进入血液,与在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相比,此类药吸收更快更彻底。

  使用舌下片剂时,将药片放在舌下面,闭上嘴。吞咽之前,尽可能在舌下长时间地保留一些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后如果口中仍有苦味,表明药物仍未被完全吸收,所以用药后至少5分钟内不要饮水。药物溶解过程中不要吸烟,进食或嚼口香糖。

  3、咽喉用含片

  所有含片都含有在口腔释放的药物成分,它们可以缓解喉咙疼痛,止咳或治疗咽喉炎。服用此类药物时应让其在口中溶解,不要咀嚼。在药物溶解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吃东西或饮用任何液体。

  4、喉部喷雾剂

  用喉部喷雾剂给药时,应张大嘴并尽量向口腔部喷射药物,同时使药物在口中保留尽可能长的时间,用药后数分钟内不要饮用任何液体。咽下喉部喷雾剂并没有害处,但如果发现胃部不适,则不要咽下。

  5、阴道用软膏、霜剂、栓剂

  大多数阴道用药品的包装上都有使用说明,如果对阴道用药品的使用方法仍没有把握,一定要向医生咨询。

第5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用药误区一:家庭储备药物越多越安心

  经常看到有些人会在自己家中准备一个小的家庭药箱,里面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一箱子,不管是不是用得着。其实,家中储备太多的药物未必是个好习惯,如果不注意,误用过了保质期的药品,反而会影响健康。因此大家应随时检查家中药品是否过期,还要注意药品储存环境,应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晒。

  用药误区二:只要对症,用药不必因人而异

  经常发现,很多父母以为治病只要求对症下药,即使拿成人用药给儿童服用也是没问题的。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抗生素对骨骼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成人可用,可孩子万万吃不得。

  用药误区三:药的价格越高越好,剂量越大病好得越快

  很多人看病开药都不会考虑价格,认为价格越高的药效越好,用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事实上昂贵的药不一定是最好的,用药剂量也需要根据病情来,只有合理并且安全的用药才是最好的。

  用药误区四:互为禁忌的药物同时服用

  生病后不能盲目乱用药,一定要看清药品的禁忌说明。互为禁忌的药品千万不要一起服用。

  用药误区五:盲从广告

  家庭用药切忌盲从广告。吃药应遵循诊断结果和医生嘱咐。需要长期用药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调换药物,以免产生对某一药物的耐药性。

第6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1、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要随餐走。

2、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颈椎病、血脂异常的药物,要定时服用。

3、外用的栓剂如果在夏天融化了,可以放回到冰箱,凝固了就可以再用。

4、眼膏要在晚上入睡前使用,滴眼液则可以白天使用。

5、柚子汁、橙汁代谢要通过肝脏,会妨碍药物代谢,甚至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6、很多药物绝对不能和酒精同时使用,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

7、咖啡、茶里含咖啡因,影响安眠药物的`效果;如果同时服用兴奋剂,则造成精神亢奋。茶水会影响药物吸收。

8、生病了服药期间不要吃辛辣、生冷食品。

9、拿到药物先看禁忌证一栏,有禁忌证再好的药物也坚决不能用。

10、购买药物要少量,以免吃不完或发生不良反应后浪费。

11、药物有效期到9月,9月也可以用;药物失效期到9月,9月就不能再用。

12、无论是液态钙还是固体钙片,都要随餐吃。

13、控制血脂的药物,只要不是缓控片、控释片、肠溶片,都可以掰开服用。

第7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建立家庭小药箱

1、可以购买现成的小药箱,也可以用结实的纸箱,再或者把柜子的抽屉腾空专做药品储存用。

2、药箱内应预先分区,如果是自制药箱,至少应分成人用药品、小儿用药品两个区,在进行分类存放、管理。

3、还要把每个区内的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摆放,最好用不同色标标识在药瓶上,以免误拿、误用。

4、有特殊药品,如可引起某些家庭成员过敏的药品、毒性药品等,可单独存放在药箱一角并做明显标记。

加强家庭药箱的管理

1、家庭药箱专物专用,药品不能与食品、保健品及杂物等同贮。

2、消毒、灭蚊、灭蟑类药品也不能放在家庭药箱内,以免发生意外。

3、药箱应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不得将家庭药箱或内存的药品作为玩具给小孩玩耍,以免小孩误服药品。重庆、上海分别曾有4岁女童因误把避孕药当糖果吃,导致月经初潮或乳房发育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警惕。

常备药品有哪些

1、家庭备药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能急用。购药前咨询专业药师,慎重选购,最好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购买,并且尽量选购实力雄厚、知名的药企生产的药品。

2、家庭备药通常应以感冒发烧、咳嗽、消化功能紊乱、腹泻、外伤治疗药物为主。

3、根据季节有针对性地准备药品。例如,春秋季冬季好发呼吸道疾病,夏季好发消化道疾病等。

4、小孩子好动,因此家中还应常备一些外用药品及器材。如,创可贴、消毒棉签、纱布、胶布、体温表、扭伤药、烫伤药等。

药品储藏有讲究

1、家庭药箱应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阴凉处是指低于20度)。

2、对光敏感、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如:鱼肝油、维生素C片等,要装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3、有的药品暴露在空气中会潮解,应密闭保存。也可放在玻璃瓶中,盖紧瓶盖。如:遇湿易变性的维生素B1片。

4、有的药品怕热,需要低温保存。如:胰岛素针剂、滴眼液等,通常应存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使用前在室温下放置一刻钟,待恢复至室温后在使用。

5、栓剂可因气温过高出现软化,夏天高温时栓剂可放置在冰箱中,或使用前放入冰箱,等硬化后取出使用。

6、益生菌类制剂为保存有益菌活性,当冷藏保存。

定期整理与清除药品

已过期的药品应及时清除,一般每年集中清理2至3次。首次在 6月中旬,南方梅雨季节后;第二次应在9或10月份,夏季高温过后;末次可在岁末年初。检查中若发现药品异常,无论是色泽、气味、性状等改变都不可再使用。过期和不需要的药品应该集中做无害化处理,不可随意丢弃,以免发生误食。

第8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5)服药勿饮酒。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5、吃错药怎么办?

  (1)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副作用小,不必作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

  (2)误服或多服了巴比妥、氯丙嗪、阿托品、颠茄等药物易造成中毒。若服用量在正常服用范围内,只需多饮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如果误服剧毒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应把剩余的剧毒药品收集起来,供医生参考。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可用手指、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接着再让病人喝下500毫升凉开水(可加入25克食盐),再用上述方法催吐,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4)误服强酸、强碱或腐蚀性药物,如来苏儿、石碳酸等,应禁用催吐或洗胃等方法。应让病人喝生鸡蛋清、牛奶、豆浆等,能保护粘膜以及中和毒性,然后迅速将病人送医院抢救。

  6、用药为什么不宜求新?

  众所周知,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使用,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药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效果、毒副反应的实践检验时间不很长,病例亦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反应重而被淘汰。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确能超过原有同类药物疗效的新药,则为数不多。

  例如:70年代,抗结核新药利福平问世后,当时对它的宣传有的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然而,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发现,它的抗结核效果仅与异烟肼相当,而价格则是后者的几十倍。在单独应用利福平时,结核杆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它迅速失效。有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了肝损害等副作用。

  事实证明,一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病人不可盲目追求。因此,家庭用药中切记: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切忌一味地迷信新药。

第9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了解家人健康状况,确定必备常用药

  家人虽有许多共同的生活习惯,但体质却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用药方面,个体差异性比较大。适于家庭储存的药品一般为非处方药,在包装上有明显标识,不需要医生的处方便可在药店直接买到。如治疗感冒、身体疼痛、消化不良、咳嗽等病症都有相应的非处方药。您需要根据家人的健康状况,选择治疗家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药物。

  购买时注意看标签和批准文号

  所有的非处方药品上面都有红色和蓝色的标签,红色的是甲类,蓝色的是乙类,药品说明书也一样,一定要看清成分是什么、适应症是什么。另外,要看药品盒上有没有国家批准的文号,且必须有中文说明。购买药品一定要有发票,一旦出了问题,将来能作为凭证。

  要在正确的时间服药

  不同的药,对于服药的时间也有要求,有的药是餐前服,有的药是餐后服,还有的要求空腹服,有的是一天的量一次服用(简称顿服)等。有些药物是一日三餐服,比如降糖药往往是跟用餐连在一起的。忘了服药怎么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处理上有一个原则,如果离忘的时间很短,比如说应该早晨8点钟服药,结果8点半才想起来,这个时候可以补服。比如说应该早晨8点半服药结果忘了,下午才想起来,那就继续服下一个剂量就行了,千万不要加服。

  一般非处方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已经写明服药时间,处方类药物也有医生嘱咐服药时间,但许多人还是依照习惯服药,如三餐时服药、或饭后服药。其实,每一种药物服用后在血液中都有一个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服药间隔时间太长疗效没有保证;太过频繁,则可能导致药物中毒。此外,服药也有一定的疗程限制,不可随意停药,也不可一用不止,达到预期效果就应该停药。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这点老人尤其应该注意,原因有二:首先,老人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比年轻人下降了,对药物需要的量也要相应减少。其次,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服用药物的总数往往要比年轻人多,所以发生相互作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要比年轻人多,而且要严重,所以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尽量减少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单品使用,最多两种药联合使用。

  注意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

  服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他每天喝一罐西柚汁,5天后出现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原因是西柚汁是一个很强的肝酶代谢抑制剂,使辛伐他汀药物不能代谢,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饮酒也要格外注意,在服用任何药物期间,尽量不要饮酒,否则酒精很容易与药品产生反应。牛奶也与一些药物有冲突,比如说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酯类的抗生素,牛奶里的钙会和这些药物结合,形成难溶物,不能被人体吸收。

  防止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成人、儿童)、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

  防止药物过敏

  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家庭用药小贴士:

  以“上有老,下有小”这种典型的中国家庭为例: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已经处于衰退阶段,各种老年病逐渐出现,应给他们准备一些治疗常见疼痛、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药物;中青年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需要备用一些治疗肌肉关节痛、护肝养胃、祛火防寒的药物;女性准备一些治疗常见妇科病,如痛经的药品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人更强,若鲁莽用药,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一般需要给孩子们备用治疗腹泻、咳嗽、退烧等药物。

第10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

 1、阿司匹林不能与酒同服

  阿司匹林会阻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的乙醛蓄积,使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严重的会威胁生命。

  2、抗生素不能与牛奶同服

  抗生素除了不能与酒同服用外,也不能与牛奶、果汁同服。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而果汁富含的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3、黄连素不能与茶同服

  茶水含有10%的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降低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不宜饮茶。

  4、布洛芬不能与咖啡同服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刺激,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5、钙片不能与菠菜同时吃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钾,进入体内后电解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服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将菠菜先煮一下再食用。

  6、止泻药不能与牛奶同服

  服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牛奶会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还会加重腹泻。

  7、降压药不能与西柚汁同服

  西柚汁的柚皮素会影响肝脏某种酶的功能,这种酶和降压药的代谢有关,降压药与西柚汁同服容易造成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8、服用降压药期间少吃香蕉

  香蕉可提供降低血压的钾离子,能把过多的钠离子排出体外,降低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减小血压对血管的损害。但是,在服用降血压药期间,尤其是调整药量阶段,最好少吃香蕉,否则可能加大药物的副作用,引起血压过低。

正确使用药品是保障我们健康的重要一环,希望这篇“常见药品的知识点科普”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常见药品,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迎接美好的生活。

本文由用户 chener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800.html

(0)
chenerchener
上一篇 2023年12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