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简单易懂的易经基础入门知识

周易,作为中国古老而深奥的经典之一,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占卜智慧,吸引了无数人的探索。对于初学者来说,周易入门基础知识是打开这座智慧宝库的钥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到下文详细的了解看看。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简单易懂的易经基础入门知识

第1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阴阳学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阴阳学说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太阳和月亮,后来逐渐引申为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或属性。

具体来说,阳代表阳性、明亮、太阳、天、男、生等,阴代表阴性、黑暗、月亮、地、女、死等。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阳不能离开阴而存在,阴也不能离开阳而存在。同时,阴阳双方又是相互转化的,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也可以转化为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

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交感互藏是指阴阳双方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阴阳交感互藏是万物化生的根源,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人体内,阴阳交感互藏表现为脏腑、经络、气血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同时也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在人体内,阴阳对立制约表现为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生理现象。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基,一方为另一方存在的前提。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关系,彼此相依相扶,共同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在人体内,阴阳互根互用表现为气血、脏腑等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资生的关系。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常态,也是保持事物稳定和协调的重要条件。在人体内,阴阳消长平衡表现为体温、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的相对稳定。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可以发生转变。在一定条件下,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也可以转化为阳。这种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人体内,阴阳相互转化表现为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三、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风水、占卜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风水学认为住宅和坟地的布局应该符合阴阳五行的规律,以达到居住者的健康和运势四、总结

周易阴阳学说是一种深奥的哲学思想,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理。通过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阴阳学说在中医等领域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和应用阴阳学说,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

第2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三才”思想

《周易》中的“三才”思想指的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个思想是《周易》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才”思想的来源、含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

一、来源和含义

“三才”思想最早出现在《周易》的卦辞中,具体为“三才之道,仁智之器”。这里的“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者。这个思想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具体来说,“天”指的是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和力量,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地”指的是地球和地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山川草木、土地资源等;“人”指的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包括人的身体、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等。

“三才”思想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天时地利人和,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原理

相互依存: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类需要依靠自然环境的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和治理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互制约:天、地、人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人类社会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相互促进:天、地、人三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促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水平的提高。

三、应用

“三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政治上,“三才”思想强调君王要遵循天道、地道、人道,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军事上,“三才”思想强调将领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文化上,“三才”思想强调文武之道、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三才”思想在农业、医学、建筑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要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在医学中,人们要注重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人体的健康和康复;在建筑中,人们要注重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居住的舒适和安全。

总之,“三才”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与平衡。通过了解“三才”思想的来源、含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3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五行原理与八卦理

《周易》中的五行原理与八卦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行原理与八卦理论的来源、含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

一、五行原理

五行原理是《周易》中对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或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五种物质或现象,也代表了五种性质或特征。具体来说,金代表坚固、刚毅;木代表柔顺、生长;水代表流动、下降;火代表炎上、炽热;土代表稳重、中和。

五行原理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如金生水、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木、木生火、火克金等。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揭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奥秘。

二、八卦理论

八卦理论是《周易》中的一种符号系统,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符号组成。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了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种自然现象或事物。

八卦理论认为,八卦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合相敌等复杂而多变的关系。通过研究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揭示自然界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八卦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占卜、风水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五行原理与八卦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了解五行原理与八卦理论的含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4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入门知识概念

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但核心含义是变易。(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

  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第5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中的“易”详解

儒家六经中最神秘的要数《易》。而《易经》其实只是《周易》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夏朝的易经叫《连山易》,商朝的易经叫《归藏易》,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周朝的《周易》。据说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期间,推演伏羲八卦为六十四卦,从而创建了新的《易经》。《周易》的另一部分是《易传》10 篇(又名《十翼》)。

《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夫子在晚年沉醉于钻研《易经》。他对《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都作了注解。他反复读《周易》,连编串竹简的牛皮绳都断裂了多次。孔子感叹道:“假如我能再多活几年的话,就可以彻底领悟对《周易》的奥妙了。”

孔子之所以重视《周易》,是因为易理包含了天地万物的法则。《周易·系辞上传》称:“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说的是,易经是衡量天地的准绳,体现了天地运行的大道。那么,《周易》之“易”

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得先从《周易》的“周”说起。

唐朝史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指出,这个“周”是指陕西岐阳一代的地名,代指周朝。其实,《周易》之“周”,并不仅仅是指周朝。

在先秦时代,《周易》只是称为《易》,这在《左传》《论语》《庄子》等先秦典籍中可见。最早将《易》称之为《周易》的是《周礼》一书。关于《周礼》的成书年代,有学者认为是在汉朝,晚于前几部古书。由此看来,《周易》之“周”应该是秦以后的学者加上去的。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易论》中认为:这个“周”指的是“周普”。

也就是说,《周易》的“周”代表着无处不周全与周而复始。从哲学的层面上,这个解释也颇有道理。所以,《周易》之“周”同时包含了周朝与周普两层意思。

关于“易”的解释,就要复杂得多。就目前而言,人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易”是个象形字,由蜥蜴而得名,此说出自《说文解字》(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蜥蜴能变色,故而“易”可以引申出“变易”

之义。

第二,日月为易。象征着易学最基础的概念——阴阳。

第三,台湾学者陈鼓应认为“日出为易”。

第四,“易”是占卜的意思。

第五,“易”即变易。指世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

第六,“易”即交易。这里的交易不是指市场贸易,而是说阴阳在不断互动中的消长变化,如同太极图的景象。

第七,“易”指的是玄之又玄的“道”。《周易·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生命遵循着周行不殆的“道”而生生不息。

以上各种说法,各有其道理。目前最为众人所接受的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他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也就是说,《易经》之“易”有三重内涵:简易、变易与不易。

所谓“简易”指的是世间事物都是顺应自然大道后的产物,而大道至简。

所谓“变易”指的是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即现代哲学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所谓“不易”指的是“不变”。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不是漫无规律的,而是遵循着一个恒常不变的法则。这个“不易”的总法则,就是《周易》想要揭示的天地之道。

这种解释将《周易》的巫术色彩淡化,而赋予了它极为崇高的哲学意义。如此一来,《周易》就由最初的卜筮之书变为了哲学义理之书。

在依然保留大事占卜风俗的春秋时代,有许多关于《易》的传奇。

不少家族与国家的命运与占卜的卦辞如出一辙。从神秘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下的努力结果;从哲理的角度来说,卦辞背后可能包含着预言者对人情世故的准确判断,只是皆由神秘兮兮的卦辞或谶语道出。《史记》等史料典籍中记载了不少这样的故事。例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开头,记录了一段神秘的预言。

齐国田氏的祖先是陈国的公子完。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他刚出生的时候,恰好周王室的太史经过陈国。太史是掌握一国史书典籍档案教育卜筮等文化工作的主官,擅长占卜。故而,陈厉公请周太史占卜自己儿子未来的命运。

周太史占卜陈完,得到的卦象是由“观”卦变为“否”卦。他解释道:“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个占卜结果很有意思。

周太史第一句出自“观”卦,意思是观看该国的风土人情,利于做君王的嘉宾。这句话是说,公子陈完可能获得陈国的君位。也可能不是在陈国,而是应验于它国。或者不是应验于陈完本人身上,而是应验在其后代子孙。倘若这个预兆应验在别的国家,一定是某个姜姓诸侯国。姜姓是上古四岳的后裔。但是,两个事物不能同时壮大。所以,在陈国衰落(“否”卦恰好象征着由安泰转入动乱)之后,陈完这一脉将在未来昌盛起来。

周太史在先秦历史中是一个神奇的群体。许多后来被认为准确得不可思议的预言,都是他们做出来的。接下来,陈国果然发生了内乱。

陈厉公的父亲是陈文公,母亲是蔡国人。文公薨后,即位者是厉公的兄长陈桓公。由于桓公与弟弟不同母亲,所以一位蔡国人趁陈桓公生病时发动政变,这才让陈厉公上台。即位后,而陈厉公也娶蔡女为妻。

可这个蔡女与蔡国人通奸,并且经常回蔡国,陈厉公也经常去蔡国。陈桓公的小儿子陈庄公为抱父兄被杀之仇,撺掇蔡国人骗杀陈厉公。庄公即位后,厉公之子陈完自然也失去了储君资格,只能做陈国的大夫。

事情到这还没结束。陈庄公去世后,其弟陈宣公即位。大夫陈完与太子陈御寇关系友善。谁知陈宣公在即位的第二十一年杀死了太子御寇。

陈完担心自己被牵连,于是流亡到了东方的齐国。

正巧,此时齐国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春秋首霸齐桓公对陈完以礼相待,想任命他为卿。陈完却推辞说:“我只不过是寄居贵国的小臣。能有幸存活下来,就已经感恩戴德了。不敢做卿那么高的职位。”于是齐桓公任命陈完为工正,掌管百工。

值得一提的是,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根红苗正的四岳之后,姜姓诸侯。陈完入齐在此扎根,繁衍出一个大家族,应验了周太史的占卜。

大夫齐懿仲想将女儿许配给陈完,便对此事进行占卜。卜辞曰:“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于是齐懿仲收了陈完做女婿。

这段卦辞的意思是说,有妫氏的后人(指陈完)将在姜姓诸侯国(即齐国)成长,五代之后就会家族昌盛,地位与正卿相当。八代之后,没人比他们的地位更崇高。

陈完到了齐国之后,改陈氏为田氏,故而他又叫田完。他的谥号是敬仲,故而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的家族为“田敬仲完世家”。一个小诸侯国流亡公子有资格在《史记》中编入《世家》,是因为他的后世子孙做了一件轰动天下影响历史的大事——田氏代齐。

田完之后,田氏世卿世禄,一直在齐国做官。由于功勋卓著,成为了正卿,与其他卿大夫家族分庭抗礼。田氏家族枝繁叶茂,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例如,田氏庶支出了一个田穰苴,是为齐景公时的大司马,威震诸侯的名将。而著名的兵圣孙武也是田氏分支。因祖上被赐姓孙氏,所以孙武才没有叫田武。再后来,田氏家族逐渐消灭了其他齐国世族,并架空了姜齐宗室,最终取而代之。

从此以后,姜姓齐国不复存在,而篡位的田氏保留了齐国这一国号。

故而,人们又将战国时的齐国称之为田齐。田氏贵为国王,而周天子当时已经地位下降,不再被诸侯们视为天下共主,故而说其地位尊贵至极。

这与齐懿仲得到的占卜预言十分契合。只是齐桓公、齐懿仲与陈完都料想不到数百年后的情况。

《周易》的占卜功能看似很神奇,能预测数百年后的未来。其实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因素。模糊的卜辞最大的缺点是成也说得通,败也说得通。

假如田氏没有取代姜齐,而是一直做个普通齐国卿大夫,也许同样可以用卜辞来解释。古人常说“善易者不占”,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第6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的阴阳道理和三才概念

 一、学习周易阴阳道理

  阴阳概念是贯穿传统易学文化,阴阳是宇宙的总划分,是对自然现象规律辩证的学问,阴阳理论总根源就是时空学,时间为阳,物质自然为阴,其次就是动为阳静为阴等等。

  张成对于阴阳的具体划分:

  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表为阳,里为阴

  散为阳,聚为阴

  热为阳,冷为阴

  左为阳,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

  红色为阳,黑色为阴

  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开为阳,阖为阴

  男为阳,女为应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二、周易三才概念

  三才思想纵列于世界文化,包括各种哲学与神学

  易经有三才:天人地;

  佛学有三宝:佛法僧;

  道家有三宝:道经师;

  耶稣有三灵:圣父、圣子、圣灵;

  人活在三天经脉上:任脉、督脉、冲脉;

  人有三性:天性、秉性、习性;

  人有三魂:天魂、人魂、地魂;

  六道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

  人有三灾八难:天灾、人祸、疫疬;

  人有三我:过去我、当下我、未来我。

  三才体系应用于各门预测学,包括八字学、六爻学、风水学、奇门遁甲学等。

  三、周易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人们对宇宙世界规律的认知体系,人们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宇宙变化,从中感悟到的自然规范,而具体化五行思维,张成老师深入解悟五行原理,真正辩证五行理念,彻底揭开五行秘诀。

  人体五行:肝胆木,心小肠火,脾胃土,肺大肠金,肾膀胱水

  儒家五常: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

  佛家五戒:杀木,盗金,淫火,妄语土,酒水

  人身情志:怒木,恨火,怨火,恼金,烦肾

  五行西游:孙悟空木,唐僧火,白龙马土,沙僧金,猪八戒水

  五行五方:木东方,火南方,土上下四方,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五色:木藏青,火红,土黄,金白,水黑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丑三合金局(张成:合者同也,课堂具体讲解三合原理以及应用)

  春三月:寅卯辰,夏三月:巳午未,秋三月:申酉戌,冬三月:亥子丑

  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巳申合,午未合,辰酉合

  地支六冲: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张成:冲者反也,意思是说地支六冲就是两个五行之气完全相反的’两个月份)

  其他还有地支“三刑”“六害”“自刑”等,纯属后人杜撰之说辞,没有任何研究与易学实用价值。

  十二月建:

  立春——惊蛰、建寅

  惊蛰——清明、建卯

  清明——立夏、建辰

  立夏——芒种、建巳

  芒种——小暑、建午

  小暑——立秋、建未

  立秋——白露、建申

  白露——寒露、建酉

  寒露——立冬、建戌

  立冬——大雪、建亥

  大雪——小寒、建子

  小寒——立春、建丑

  十二时辰大约北京时间划分

  23—1 子时、1—3 丑时、3—5寅时、5—7 卯时、7—9 辰时、9—11巳时、11—13 午时、13—15 未时、15—17 申时、17—19 酉时19—21 戌时、21—23 亥时

  日与日的交界点是子时,确定具体时辰以出生地太阳起落为准。以正午12点与半夜零点为轴心,以日出为卯时,日入为酉时。冬至附近白天一个时辰不到两个小时,夜晚一个时辰两个多小时,夏至则相反。

  四、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原理

  1、八卦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据说是伏羲创造力先天八卦,周文王设立了后天八卦,这只是传说,张成:其实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是同时产生的,就像自然阴阳道理一样,并没有先后,阴阳本是同时产生的。周易基础知识入门先天八卦为阳,代表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天八卦为阴,代表了自然化生万物的状态,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念;先天八卦为阳所以有顺序,后天八卦为阴所以八方确立;

  2、阴阳的符号:“——”阴爻(爻:螺旋运动的象形字)“一”阳爻;三个爻位组合一个单卦,分别象征“天、人、地”乾卦为三个阳爻组合,所以乾卦为至阳,阳极生阴,乾卦一变转化为巽卦(长女),乾卦二变转化为离卦(中女),乾卦三变转化为兑卦(少女);坤卦为三个全阴的爻位组成,所以为至阴,阴极生阳,坤卦一变而成震卦(长男),坤卦二变而成坎卦(中男),坤卦三变而成艮卦(少男);此为先天八卦始成。

  3、震属阳木,巽属阴木,离属阴火,坎属阳水,乾属阳金,兑属阴金,艮属阳土,坤属阴土。既知道八卦的五行所属,那么,我们也就能知道八个方位的五行所属:

  东方属震,故其五行属木;东南方属巽,也是属木。

  北方属坎,五行属水。

  南方属离,五行属火。

  4、先天八卦知识

  先天八卦卦序(张成:先天八卦因为属于阳,所以只有卦序,而没有八方方位之说)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第7篇: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原因

《庄子·杂篇·天下》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段话说的是,《诗》是用来引导情志的,《书》是用于记载史事的,《礼》是用于规范大家的日常行为的,《乐》是用来调和精神的,《易》是用来阐明阴阳之理的,《春秋》是用于明确名分。这些经典所包含的道术流散于全天下,并且在中原各国设立,诸子百家之学还常常引用上述典籍的内容。

由此可见,《易》不仅得到了孔夫子推崇,也是诸子百家其他学派共同关注的重要经典。关于《易传》,一说是孔子所作,一说是出自道家学者之手。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影响《易》在当时的地位。

但是在先秦时代,《易》的地位只是与其他几部经典平起平坐。到了汉朝时,才逐渐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汉书·艺文志》记载:“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也就是说,《周易》是大道的本原,各种经书所弘扬的道理,都以《周易》为源头。

从历史演变的过程来看,《周易》上升为群经之首并非没有道理。东汉史学家班固曾经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言下之意,《周易》之道经过了三位圣人的积淀与夏商周三代历史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

班固说的“三圣”,分别指的是伏羲、周文王与孔夫子。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三皇之首,大约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新石器时代。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其中的“庖牺氏”指的就是伏羲。当年伏羲称王天下时,上观察天文星象,下看山川地理,还观察鸟兽的纹路与痕迹,从自身与其他事物上寻找启迪,于是创作了先天八卦。这便是《易》的最早起源。

假如没有伏羲创立八卦,后世的一系列阴阳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等神秘文化概念都不会出现。故而,伏羲被视为易学鼻祖。

经过三皇五帝与夏商两朝的漫长岁月后,强大的殷商王朝也走到了尽头。臣服于大邑商的小邦周则方兴未艾,隐隐有取代殷商的趋势。

周国国君,商朝的西伯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各方士民闻讯纷纷入周。崇侯虎向商纣王进言称周国势力壮大将不利于殷商王朝。于是商纣王找了个借口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姬昌的大臣们急忙向商朝进贡了许多奇珍异宝。商纣王心情大好,不但将姬昌释放,还赏赐了弓矢斧钺,赋予他代天子征伐西方诸侯的大权。凭借这个特权,周国不断扩张势力,并以灭商为战略目标。姬昌取得了许多胜利,但没能活到建立周朝那一天。这个任务直到他儿子周武王时才完成。他去世后,谥号周文王。

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时, 将伏羲八卦进行反复推演, 共得到八八六十四卦,将《周易》的术数体系发展完善。故而,他也被视为是《周易》的缔造者。

到了孔子时代,周朝礼崩乐坏,但周朝经典《易》依然被人们看中。

孔子晚年研究《易》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据传,《易传》就是他所撰写的。不同于开创者伏羲与完善者周文王,孔子并不是一个富有原创精神的思想大师,主张“述而不作”。他为《易》作传,是为了借易学之理阐发自己的儒家之道,而不是像周文王那样创建一种新的术数体系。

由于孔子“述而不作”的影响,后来的易学研究者分为术数、义理等不同流派。术数一派重视《周易》的数理推演(即我们通常说的“占卜问卦”),义理一派对占卜兴趣不浓,更关注从《周易》的卦辞中引申出哲学义理。

儒家在汉以后逐渐成为独尊。由于后世学者尊孔,便将原为百家共同文化源头的“六经”统统列为儒家经典。当然,这六部经典的确都经过了孔子的编修。据史书载:“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晚而赞《易》,修《春秋》。”故而,百家被罢黜后,“六经”成为儒家所有的经典。其中,孔子最花心血的当属《易》。《论语》称,孔子曾经感叹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孔子的贡献,《周易》就不可能由卜筮之书变成“人文化成”的“群经之首”。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视角。通过学习和实践周易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让我们以谦卑和敬畏之心,深入探索周易的奥秘,从中汲取智慧,点亮人生的道路。

本文由用户 jin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2879.html

(0)
jiningjining
上一篇 2024年1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