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趣谈心理学入门有趣常识

心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类行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对于初学者来说,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开启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钥匙。以下是有关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的内容。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趣谈心理学入门有趣常识

第1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第2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常识20条

1、心理学为人们打开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一扇窗,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他人某些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

2、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过程吗?当然不是。其真正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问题。

3、心理学摸不着、看不见,却时刻存在于生活中。人的行为都是由心理支配和指导的,许多现象的背后,都反映着心理学法则,也藏着深层的心理动机,而这些东西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浑然不知。

4、心理学不是伪科学;中国人习惯性地认为,思想和感情是源自于“心”,又把调理和规则称为“理”,所以就用“心理”来总称心思、思想、感情等,而心理学则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5、世界上不存在瞬间愈病的药,任何治疗都需要时间和过程,心理咨询也是一样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尺冰块不可能一蹴而就。

6、有一句古话说得好:“穷算命,富烧香。”这里说的穷富代指的是形势和境遇,穷是山穷水尽的穷,算命为的是找到走出困境的出口,希望有人给自己指条明路;富指的是暂时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祈祷佛祖保佑能够平安顺利,别出什么灾难。

7、肖曼·巴纳姆是一个有名的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自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人们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着它精准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其实呢?这些描述是很模糊的,通常也具有普遍性,能在很多人身上得到验证,因而也适用于很多人。

8、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活起居、工作习惯、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最终的目的是治疗和改善人性的弱点;而算命却是运用心理学中一部分内容做推演,断章取义,没有科学依据,最终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利。

9、求助于算命的人,往往都是迷失自我的人,容易受到外界暗示。当他们处于情绪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丧失了控制感,安全感也受到了影响,心理依赖性增加,受暗示性也比平时更强。

10、心理学家通常都是依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或许,他们可以根据某个人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这个人的内部心理特征。除非他具备超感知能力,否则的话,任凭他的经验有多丰富,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更无法迅速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11、面对面坐着就能把人心看穿,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存在如此超能的心理学家。今后,跟学心理学的人在一起聊天,或是面对资深的心理专家时,千万别傻到去问:“你是心理学家,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12、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心里有症结总也解不开,建议他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强烈的抗议,他会强调“我没病”;还有一些人,也想去找心理咨询师谈谈,但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要跟自己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13、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比如儿童情绪的发展、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和跨文化的比较等,这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4、心理咨询面向的是正常的群体,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情绪、沟通、婚恋困扰等。至于那些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等问题,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畴,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15、催眠和睡眠不是一回事。人在催眠状态下,脑电波为8~13Hz;而在深度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为0.4~4Hz,两者有生理上的区别。在轻中度的催眠状态下,受术者的肌肉放松,头脑甚至比清醒时还要敏锐。

16、总而言之,催眠是“两情相悦”的事,你永远无法催眠一个不愿被催眠的人,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道理如出一辙。

17、解梦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如果把心理学比喻成一片热带雨林的话,那么解梦不过是这片雨林中的一株树木,不能代表整个心理学。

18、弗洛伊德在梦的理论中,将梦视为一种精神过程,划分为显意和隐意。他把真实的梦的内容称为显意,把通过梦用力挤入意识、使梦发生的思想称为隐意,把梦的隐意和无意识活动联结在一起。在他看来,精神分析就是要把梦的显意“还原”成它的隐意,继而从隐意中发现梦者无意识的动机和欲望。

19、直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那个时候算起,迄今为止心理学也只有一百多年的短暂历史。所以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0、说起“心理”这个词,给人的印象有点儿神秘诡异,看不见、摸不着,藏在内心深处,可又能通过行为、语言表现出来,对人体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有人就问:“心理是心的活动吗?”

第3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中的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种类   目的性   意志努力   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

  无意注意   无   不需要   主客观条件

  有意注意   有   需要   目的、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熟练和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

  (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第4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psychology)

  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 词语、语言 心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魂不附体”现象

  《红楼梦》里写道:“凤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大声地‘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在一些地区,当小孩受到惊吓时,便点燃一堆火,拿着孩子的衣服,边烤边为孩子“喊魂”。人真的有灵魂附体吗?心理-灵魂有道理吗?

  1、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理是随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如果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脑的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4、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有健全大脑的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发展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机能的。

  例:印度狼孩

第5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的记忆和遗忘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 形象记忆;② 逻辑记忆;③ 情绪记忆;④ 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 瞬时记忆;② 短时记忆;③ 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人脑中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一是直接还是间接,二是有无意识,三是时间的长短。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 直观形象性;② 形象概括性;③ 模糊片断性;④ 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保持时间   记忆容量   编码方式   影响因素

  瞬时记忆   1秒以内   容量较大   物理特征编码   注意和模式识

  短时记忆   1分种左右   7+-2   主要是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   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

  长时记忆   1分种以上   容量很大   以意义编码为主,(表象和语义编码)   加工深度、意识状态、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种类

  ①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 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记忆中内容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准确性:指能准确地提取记忆中的材料;准备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即提取利用的难易。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织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第6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构造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W.冯特和E.B.铁钦纳

  研究对象:意识经验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研究任务: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心理学

  function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

  先驱人物:W.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安吉尔、卡尔

  研究对象: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方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文化产物分析法

  研究任务: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创建人:J.B.华生

  研究对象: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研究任务: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1849~1936)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 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 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单纯给狗听铃声,狗不分泌唾液,铃声是无关刺激物,此时对唾液分泌没有影响!

  给狗听铃声并喂食(食物是强化物),狗分泌唾液。

  给狗吃食物,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

  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狗只要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

  neo-behaviorism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E.托尔曼、C.赫尔和B.F.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B.F.斯金纳(1904~1990)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萨斯奎纳,1990年8月18日卒于波士顿。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两种条件反射形式的比较

  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联系起来建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奖赏与“随意”反应联系起来建立条件的。

  联系: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后都必须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才能巩固,否则便会消退。

  条件刺激

  用奖赏对特定“随意”

  反应进行强化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 创使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基本主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心物同型论:在人与自然的网络中,物质的物理活动机制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机制,与人的大脑的心理活动机制之间存在着同一性的关系。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奥地利医生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疗法),也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的一套心理学理论,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其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

  ——潜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Fruid的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至善原则)

  本我

  (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它是仇恨的动机,表现为侵略的倾向。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

  回顾与反思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派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对心理现象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尖锐的分歧。一方面,它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学派间的争论表现了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混乱。此外,心理学家们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爱用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也加剧了各派间的争论,使刚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心理学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第7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的思维、技能和能力

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空间排列、空间集合、多余信息、心理概念的排列。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固着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倒U曲线图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势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指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的是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练习过程中的高源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2)有效练习的条件:目的和动机、练习的方法与知识、循序渐进、质与量的关系、时间安排、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1)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了解动作结构、顺序和规定、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示范和讲解要明确和准确、对复述的要求。

  (2)原型操作:建立感性的动觉映象,它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其教学要求是:把智力活动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活动对象的更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注意动作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能利用表征进行加工。其教学要求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注意简缩、能迁移、掌握好转化时机。

  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心理模拟法就是建立与人的心理功能相平衡的物质系统。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能力

  (一)能力及其类型

  1、什么是能力:人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掌握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自我调节到人际交往,从教育到职业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本文由用户 jin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2878.html

(0)
jiningjining
上一篇 2024年1月17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