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 初学二胡入门零基础知识

二胡,这个充满韵味的中国传统乐器,总能让人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如果你也对二胡感兴趣,想要探索它的魅力,那么今天的内容将为你提供一份全面的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

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 初学二胡入门零基础知识

第1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基础知识

一、演奏姿势

二胡的演奏姿势一般采用坐式,坐的高低很关键,椅子的高低与演奏者的个子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讲脚跟着地时两条大腿放平为宜,坐在椅子的前端,坐稳后整个上半身要自然挺气。两肩放松,腰不要弯,肩不要斜,背不要躬。琴筒放在左腿根部靠近腹部,琴皮的一面稍向右前方偏斜,这是传统常用的姿势,另外一种是站立姿势既(站着演奏)。这种姿势是根据演出形式的不同需要。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民间艺人就把二胡绑在身上,一边走一边演奏。著名二胡民间艺人阿炳就采用过这种姿势。当今的女子十二乐仿乐队就是采用站立演奏的。站立演奏需要在二胡的琴把处装上一个挂钩,钩在腰带或钩在衣服上,这种演奏艺人表现比较灵活、丰富。

二、持弓

右手在弓根处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弓杆,在弓杆的前端,食指的的第二关节和第三关节之间,第一关节扶于弓杆处(由指尖向后数)拇指肚压住弓杆对住扶于弓杆的食指大约第一关节,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和弓毛之间,无名指和中指扣住弓毛,小指自然处于无名指下方.

三、运弓的方法

运弓要求平直,要尽量避免持弓的右手上下晃动或前伸后拖,弓毛与弦形成"十"字形,不要拉成扇面形和船头船尾形和弓毛距琴杆过远,并要平贴琴筒运行,要做到拉成一条线不要拉成一大片.有了平和直的概念以后就要讲运弓的协调性,这是一项不太容易掌握的技术,运弓动作并不单纯靠手指用力,要和手腕上下臂的活动紧密相关.拉弓行进时首先是手腕动作先行于手臂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其后小臂缓缓移动,待移动到接近中弓时大臂紧跟运行,拉成一个半圆形状,(如巴蕾舞蹈演员练伸臂的基本动作)大方自如,这时手腕动作由内屈变为外伸动作,准备下一步的推弓动作.推弓大臂缓缓回收带动小臂,手腕向左缓缓推进,这时右手腕由外伸动作缓缓进入内屈动作,这一过程整个动作要协调、圆滑、连贯,在换推拉时不要猛带手腕(即带棱角)的拉法,发音要平稳,力度和速度要结合均衡以免出现噪音。

四、定音和定弦

二胡的定音一般采用纯五度定音(也有用纯四度很少用)内弦定小字一组d音,外弦定小字一组的a音,音要定得准确,要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耳朵的听音能力,初学时不易定准,可以买一个定音笛或用电子琴、口琴定音。

定弦和定音乍一听很像是一个概念,但在这里就是两个概念了,在二胡曲谱上方常有1=F(6 3弦) 1=D(1 5弦) 1=C(2 6弦)1=G(5 2弦)1= bB(3 7弦)等标记,这些标记是用来说明内处两根的音量是当什么音来应用的。如果该曲是1=D(1—5弦)就是表明内弦是G调的“1”音,对外弦是G调的“5”音,这和前面讲的定音d.a是不一样的,自从二胡发展以来二胡的基本定音调就是d.a这两个音,这就表明了内处弦的准确高度,通常二胡的独奏曲都是用这种高度去演奏的。如:1=D(1—5弦).1=G(5—2弦).1=F(6—3弦)1=A(4—1弦)1=bB(3—7弦)等,这些固定的定弦表明各个弦的“1”音是各个调标准音名。既C、D、E、F、G、A、bB等。

五、内、外弦拉法的运用

前面已讲过运弓的方法就是需要运用,运弓的方法和运用是两个概念。有了运弓的方法不等于会运用好。首先讲外弦的运用。拇指和食指控制弓杆有一个反压的感觉,拇指向下压,食指向上顶形成弓毛向下压琴筒,同时中指和无名指控制弓毛也有稍稍向琴筒外侧下方45度角压,这种方法既节省了中指来顶弓杆的力量,又省力又结实,同样道理演奏内弦也是靠拇指、食指的反压作用,中指和无名指控制弓毛向内侧下方45度角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角。同样又省力、又结实,手心又不容易外翻。

六、弓段的运用及划分

弓段的划分,因为音乐离开节奏和时值,既全弓、中弓、左半弓、右半弓、弓尖、弓根。所以弓段起着时值变化的微妙作用。和力度情绪整个调配,调配越合理,演奏出的效果越好。(表示拉弓∏. 表示推弓∨ 标记0 表示空弦.“外”表示外弦、“内”表示内弦)。

七、内外弦的换弦

有了内外的具体拉法就要进行换弦,前面讲过了运弓这一节严格遵训运弓的原则,换弦就容易多了。首先在换的过程中,运弓的速度要稳,内屈和外伸动作要慢,不要猛得往弦上“撞”避免出现噪音,要像打太极拳的动作一样要轻柔,回弓动作自然协调,多看一些名家演奏的教学光盘,对学习换弦是大有好处的。

八、持琴

在第一章演奏姿势中已提出过琴筒放在左腿根部,靠近腹部。琴皮的一面稍向右前方偏斜的位置上,琴杆略向左耳处不要当住面部,并向前倾斜一尺左右。将琴杆量于左手虎口中,右臂与身体形成45度角,并将左手食指的第三关节对住琴杆的内侧(从指尖向后数)手腕稍微隆起,手指以次排到呈半握拳形状。

九、按弦

二胡的指法是以“一、二、三、四”来标记的。“一”表示食指,“二”是表示中指,“三”是表示无名指,“四”是表示小指。空弦在前面已经说过用“0”来表示。

再按弦时特别要注意手形动作,一定要呈半握拳形状自然弯曲,虎口的位置是非常讲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放的不合理、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按弦的音准,所以这里着重讲解一下虎口要放的正确位置。首先虎口不要放在挨住千金的位置,这里本人就把这问题简略几点说明。

1、从空弦到一指是个大二度关系,中间隔着半音关系,因前面已讲过食指的第三关节要对住琴杆内侧。

2、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之间对住虎口,对的不准确手形容易下摆,并且手指按弦紧张,有的学生把左手食指的第二关节对住虎口是不太科学的。中国二胡艺术网

3、虎口稍稍离开千金半公分大约小二度,这样手形也圆了起来,手指按的角度也合理了,也避免了 左手扣弦不良倾向,小指又可以自然往下移动了约半音比半音略少一点的距离,符合二胡发展的规律。

在按弦时手要自然弯曲,食指弯度为最大,用指尖和指面的会合点触弦,中指的弯度比食指小一点,无名指比中指再小一点,按的触点略有变化,原则上还是以食指的方法为基准。按弦时手指的动作不要抬的太高,要保持半握拳的状态,起落时要有弹性。按食指时,无名指和中指不要向手心里勾。左手掌不要贴住琴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练习。

因为二胡没有品位是看不见的,就需要在听音上多下功夫,多唱一唱乐谱,多听一听音乐效果,还要注意左手的基本手形。音准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用最笨的方法,在二胡的琴杆上或弦上做一下标记,帮助固定良好的手形动作。

(有条件的可以买一架电子琴辅助音准的训练)节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从小就要训练节奏感觉,因为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音乐就显得没有规律,有条件的可以买一架电子琴辅助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第二节D调上把位音位中可以看到1 2 3 .5 6 7都是全音关系,3 4. 7 1都是半音关系,要特别注意半音和全音的指距关系。 

十、小指的按弦

小指的按弦比较特殊,这里需要着重讲一下。小指不同于一二三指的按弦方法。一二三指按弦都是弯曲的按弦,惟独小指是伸直的,因小指是四个手指最短的一个,按弦时手掌和食指、中指、无名指都有弯曲的变化。其中无名指弯度再大一些,起到了伸缩的作用,当手掌向下摆动时,拇指需向上翘起(如像打电话时的手势),小指在按弦时需要三指做保留,以加强力度。在不按小指时,一、二、三指又很自然的回到原来的手形,如需要用小指时又回到小指按弦的手形。小指按的力度要与三指结合,来祢补小指力度的不足,以免造成声音过虚,发音不响亮的毕端。小指的内弦“5”一定要和外“5”保持同度音。

第2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的历史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第3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的特性

一、形制

二胡和其他弓弦乐器的构造基本相同,分为琴杆、琴筒、琴轴、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为竹制外,其他部件均为木制。琴筒主要分圆八角和方六角两种,此外还有扁圆筒、圆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侧蒙有蟒皮,这与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壳制作的,一侧则用木版粘住。京胡几个部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琴轴为木制),但其琴筒一侧是用蛇皮蒙制的。几种乐器的尺寸属中胡最大,其次为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二、音色

各种乐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另一方面是由于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板胡和京胡的定弦相对二胡较高,由于它们弦的张力比较大,因此,演奏时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对要比二胡大,才能获得该乐器宏亮的音色。在传统演奏板胡的方法中,特别是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我们常常看到演奏者左手的手指带有铁箍,这是为了加大手指按弦的力度,以获得其扬刚之声。在演奏京胡时为了增加弓毛与弦之间的摩擦力,则把松香点燃后直接滴在琴筒上,以发出其高亢、清脆之声。当然,京胡之所以能发出这样的音色,与其用竹制琴筒小、用较薄的蛇皮蒙制有一定的关系。

高胡虽然琴筒也比较小,虽然定弦也比二胡高,但由于它是木制的,琴筒是用蟒皮蒙制,因此在演奏时不必用像演奏京胡或板胡时那样大的力度即可获得悠扬柔美的音色。

中胡的琴杆和琴筒都要比二胡长和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弦也比二胡弦粗,演奏时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对也比二胡要大,由于琴筒也用蟒皮蒙制,所以发出的声音既浑厚又圆润。

第4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的构造与功能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千金)、琴码和弓毛等组成的,另外还有松香等附属物。

二胡构件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功能分别介绍如下:

一、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箱,琴杆是支撑琴弦、按指操作的重要支柱。 琴筒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多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 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 厘米。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皮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普及式二胡为蛇皮,中高档二胡多为蟒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育共鸣较好。蟒皮又以肛门一带地方的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适应性广、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新买的二胡无论是蛇皮的还是蟒皮的,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位上下端的音量悬殊较大。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才有可能逐渐变为常态。

琴杆琴杆也叫“琴柱”,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 81 厘米,直径约为0.55寸。顶端为琴头,上部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衡量一把二胡的发音纯净与否与琴杆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等了。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二、琴轴用来调节二胡的音高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轴来调节。琴轴的类型有铜轸和木轸。琴轴就是与琴杆相互垂直那两个犹如圆锥体的部件,木质,前端细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间渐大,后端最大。轴后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条瓣纹,轴须加饰,用多层骨质与木质片粘合。它们与琴筒相对,上面的一个叫内琴轴,拴内弦,朝下的一个叫外琴轴,拴外弦。内外琴轴相距约为0.26尺。外琴轴距琴筒一般为1.45尺,这是二胡区别于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乐器的显著标志之一。 传统的琴轴是一个整体,内外琴轴分别横插在琴杆上方指定的圆孔内,相应的琴弦直接缠绕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这种琴轴调弦的活动范围大,并能储存多余的琴弦线段,有利于琴弦的充分利用。但这种琴轴对材料的选择较为考究,多用黄杨木或黄檀木制成,与琴杆的接触面既要严密合缝,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动,否则不是匿藏着松弦跑音的隐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六十年代初,二胡开始装置螺丝弦轴(又称直行铜轴),外观上既保持了原来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的缺点。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档二胡,其琴轴多为机械螺旋轴。

三、千金用于扣住琴弦琴杆上扣住琴弦的那个装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铜丝或铅丝制成”S”形的钩,再用丝弦或其它线绳套住这钩的一端并系在琴杆上,也有用丝弦、尼龙线或布条、皮条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杆上的。后面这种形式的千金其音质不够十分理想,因为内外弦被挤压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振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制,不注意还易发生”碰弦”的现象。千金不可系得太长,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适程度要看演奏者指头的长短和琴杆的粗细。也就是说,指头长,琴杆细可将千金适当的放松一点;指头短、琴杆粗就酌情系紧一点。一般来说,琴弦距琴杆的宽度掌握到0.7寸左右较为适宜。千金在琴杆上的位置应求得大体固定,不可经常的移上移下。有些初学者喜欢拉高音,把千金一个劲的往下移。这样的”高音”音质很差,不但不利于运指的全面训练,而且有损于正常音高观念的培养。一般来说,千金应固定在距琴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较为适宜。

四、琴马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琴马虽小,但它却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因此,琴马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的音质。为了求得二胡声音的改善,发音沙哑的二胡采用纸马(即用牛皮纸或其它硬纸卷成严实的筒状),声音就要显得柔和一些:发音沉闷的二胡改用竹马,就可使声音变得较为响亮,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发音单调的二胡采用金属弹簧马,就可使发音变得较有共鸣。

此外,象高粱秸秆、火柴签、铅笔(最好将笔芯抽掉)等材料制作的琴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质,但中高档二胡还是宜用特制的木马,木马是用松节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还有钢丝马,但使用很少。如果是自己制作琴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状.不宜过长、过短、过高、过矮,因为这样都不利于琴皮振动的性能发挥。虽说一些发音沙哑的二胡,适当增长琴马,音质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却大为削弱了。一般来说,琴马长约0.4寸,高约0.25寸较为适宜。如果是竹制或木制琴马,当中最好挖空成拱桥形。

五、弓子用于拉奏二胡  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全长76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苇竹(又名幼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系上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马尾夹置于两弦之间,用以摩擦琴弦发音。 弓毛多为马尾,也有用尼龙丝仿制的。有些简易二胡是用尼龙线来代替弓毛,这种音响效果较差。衡量弓毛能否经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齐平展,长度一致,粗细均匀。好的弓毛要求无断头、无纤柔、无蓬乱缠绞等。选择弓杆要注意长度符合标准,还要兼顾到质地坚实、老化、粗细协调、匀称、中段不呈弧形,与弓毛相互平行等情况。这样的弓子弹性适中,操纵顺手,易于控制。有的初学者把京胡的弓子拿来换在二胡上,这是不合适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较短,在二胡上拉奏没有回旋余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档二胡的弓子多为松紧调节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装有机械螺旋装置,可根据演奏需要把弓毛调节到合适的松紧程度。但不可调得过松过紧,过松使弓子失去了应有的弹性,不易于操作;过紧则发音生硬,缺乏含蓄内在的成份,同时还容易使弓杆变形。

六、二胡的音响来源于琴弦的振动  二胡的声源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过去二胡大多用丝弦,由于丝弦具有伸缩性大、寿命短、发音不够清越细腻等缺点,它已逐渐被钢弦所淘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钢丝弦使用日益普遍。配套的二胡钢弦应是一粗一细,粗的一根称作内弦(也叫老弦),细的一根称作外弦(也叫子弦)。内外弦分别系在相应的琴轴上,一般是先上内弦,再上外弦。选购琴弦一定要注意配套,不可两根弦都为内弦或外弦,弦径也不可悬差过大,更不可用其它弹拨乐器的琴弦来代替二胡弦。 内外弦采用同样粗细的,就会产生两弦张力不平衡,发音不协调,灵敏度差的问题;内外弦粗细比例过于悬殊。就会产生音色不统一,影响按指的问题;用弹拨乐器的琴弦来代替二胡弦,发音空而沉闷,失真度大,完全不符二胡的发音需要。

七、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对琴弦的摩擦  

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对琴弦的摩擦。以经过提炼的透明色块状松香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结晶松脂也可代用。  民间流行的打松香方法是:事先将一竹片劈一裂缝,接着把松香夹于当中。然后用火点燃竹片,使松香烫化后滴在琴筒上。这种方法称为”烫香”。烫香对于拉奏虽然较为方便、省事,但有碍于某些运弓技法的性能发挥,同时琴筒琴皮也显得不够清洁。  现在较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来回的反复擦拭。这样擦一次松香后至少能拉一个钟头。实践证明,刚”擦香”后奏出的琴声并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两三分钟后琴声才逐渐转为常态,擦香时,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断弓毛。

第5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影响音质的因素

音质,即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好的音质可以用圆润、悦耳、松驰、亮度适中等词语来形容;不好的音质可以用嘈杂、刺耳、紧绷、太暗、太亮等词语来形容。

弓弦乐器好的音质是演奏员一生所追求的,是演奏效果的生命。影响二胡音质的因素有用料选材、制作工艺、演奏技术、非技术因素等多方面。本文与前辈、同行们共同探讨交流影响二胡音质的非技术因素。  

一、千斤的高低与松紧

千斤的高度要根据用琴人的年龄和手臂、手指的长度来确定。一般以用琴人的左肘放于琴筒上虎口的高度作为千斤的大概高度,绑好千斤后再反复多试,最后将千斤确定在手背和手指触弦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的位置。

在外弦始终定标准音的情况下,千斤越低,弦张力越小,琴弦越软,音质越暗,音量越小;千斤越高,弦张力越大,琴弦越硬,音质越亮,音量越大。在确定千斤的高低位置时,一定要以用琴人的手的放松状态为依据,而不能为了追求响亮的音质过早地将千斤提高,这会造成左手紧张,影响左手的速度和音准。

千斤位置一但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左右)要相对固定,随用琴人年龄增长,逐渐一点点上提,音质自然越来越好。

千斤的松紧,要以琴轴、千斤、琴码三点成一定的折线,拇指能伸进离千斤最近的琴弦与琴杆之间为佳。太松,则折线几乎没有,琴弦与琴杆距离太大,演奏中空弦极易出噪音;太紧,又会造成左手过于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揉弦技术的学习。适度松紧的千斤,既能保证手指运动的灵活,又能获得良好的音质。

二、弓子的老化程度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新弓子的一根弓毛来回走动几次,会清晰地感觉到弓毛上有许多“小刺”。正是由于这些“小刺”的存在,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凹槽,我们上的松香就藏在凹槽里。用老了的弓子,没有“小刺”的感觉,而是非常光滑。

弓子用的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凹槽越浅甚至没有,松香挂的越少,拉起来就打滑,音质就差。有些人误认为,弓子用了好几年,弓毛还很多,就不用更换新弓子,这是极为错误的。何时更换要检查弓子的老化程度,而不应以弓毛多少来判断。一把弓子若每天练琴两小时,一般一年左右应更换,以求得更好的的音质。  

三、琴弦的老化程度

用老了的琴弦,用拇指和食指检查一下弓子与琴弦的摩擦点,你会发现圆形的琴弦变扁了,甚至有时会把弦芯外面的缠弦磨漏,这样的琴弦不但发出的音质差,还会加速弓子的老化。因此,为了保护弓子和获得良好的音质,要经常检查和更换老化的琴弦。

四、松香的多少

松香上的太多,噪音多;上的太少,有时不出音。有人上完松香后一拉就飞沫,之后一两周都不上松香,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松香应少上勤上,尤其对较老的弓子更应如此。

五、琴码的材料、大小和位置

琴皮会随着使用越来越松。桦木、红木、紫檀木、乌木的密度依次递增且相差很大,本人体会琴皮越松应使用密度较大的琴码,以使音质明亮些;琴皮越紧应使用密度较小的琴码,以减少音质的粗糙感。

琴码的底面积越大,音质越暗;底面积越小,音质越亮。

琴码的材料、大小要反复试验,选好后,琴码的位置要放在琴皮的中心点,这样琴皮能获得良好的振动,音质饱满,有共鸣。位置靠上或靠下,音量变小、音质发涩,不圆润。

六、控制垫的材料、大小、位置、松紧

为了减少噪音,在二胡琴码下面要加一个控制垫。本人体会新二胡用密度较大的海绵垫,一年后可换成毛尼垫,二年后可换成麂皮垫,这样效果不错。

控制垫的大小(即底面积)要适中,太大音质发暗,太小有时出噪音。

有人把控制垫放在琴弦最下面,我反复试验感觉不如放在琴码下面音质好。

控制垫的松紧要以能夹在琴皮与琴弦之间稍有活动量为宜。

七、气候条件

湿度越大、温度越高,琴皮越易塌,音质发暗;湿度越小、温度越低,琴皮越紧,音质发噪。因此二胡不用时要放入盒内,在潮湿的季节,盒内可放入适量干燥剂,且两周更换一次。在干燥的季节可将潮湿的海绵(注意不要滴水)放在适合的小容器中,置于二胡盒内以防干燥。

以上影响二胡音质的诸多非技术因素,需在演奏实践中反复耐心试验,细心体会,综合判断,恰当选择或改进,以期获得最佳音质。

第6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的分类

依据琴筒型状可分为四类:圆筒二胡

八角二胡

六角二胡

扁筒二胡

扁筒二胡

依据材质可分为七类:印度小叶紫檀二胡

非洲紫檀二胡

明清旧料二胡

老红木二胡

血檀二胡

乌木二胡

黑檀二胡

二胡的品种、花色较多,这主要由于用料、琴筒形状和琴头雕刻的不同而有区别,如常见的有红木弯脖二胡、红木龙头二胡、花梨弯脖二胡和色木平顶二胡。此外还有带扩音筒二胡和带托二胡等。70年代以来,我国的乐器制作、科技和演奏人员,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直边蛋形筒和椭圆筒等二胡新品种。

七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扁圆筒二胡,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将六方体的共鸣箱改成椭圆体,使共鸣频率范围宽、音量大。为适应琴筒结构改变,蒙皮改为横鞔,琴弦适当加粗,琴杆也由圆形杆改成椭扁形,以防张力加大弯曲变形。

扁六方筒和等边扁六方筒,对称扁八方筒和不规则扁八方筒等扁筒二胡,音量一般都较大,高音还较响亮,音质浑厚结实,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已为许多音乐演出单位和二胡爱好者所采用。六方二等边筒二胡,比传统二胡音量大,上下把位较均衡,音色明亮,音质纯净,发音灵敏,并基本保持了二胡的特色。

直边蛋形筒二胡,音量大,高低音较平衡,音质纯正、统一,在结构上也严谨,稳定性良好。椭圆筒二胡,增大了频率的适应范围,使高、低音的音量均衡。琴筒内腔收敛呈喉管,使共鸣箱分成前后两部分,声波在前腔反射迂回得到增强后,通过喉管传向后腔,并扩散出去。

此外,在千斤改革上也有显著成效。千斤是有效弦长的固定点,但长期以来,弦轴至千斤的一段弦长都一直被废置着,为扩展二胡的音域,改革成功了双千斤二胡和简易双千斤,使二胡的音域向低音区扩展了一个纯四度。

第7篇: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二胡的鉴别方法

一把二胡的质量优劣,应该从音质和二胡制作的整体工艺两方面来鉴别:

一、音质方面

普级品要求音量较大,一、二把位无过多的杂音;中级品要求发音较亮,上下把位比较平均;高级品则要求在各个音区里发音的灵敏度强,声音洪亮,在各音区都能保持相对的均衡。音响共鸣强,传远效果好。

音色圆润、高音明亮、低音浑厚,没有明显的杂音。音质的好坏以听觉鉴别。

二、工艺制作方面

主要部位尺寸要达到要求。琴杆不能过长,否则演奏时不易掌握琴的重心。杆体圆滑、光润而正直,将二胡仰放于桌上,不得有过分的偏歪现象。琴筒外表应光滑、整洁、美观。筒内壁不得粗糙。厚薄要一致,胶合处紧密无隙。圆形琴筒圆度准确,装饰线条宽窄一致,六方形琴筒的边和角须匀称。蒙皮要松紧适度,过紧发音硬,过松发音闷。蟒皮的厚薄是关键,以厚薄、鳞花以花纹色泽鲜明的蟒皮为佳。皮质表面处理应显得干净,不应有过多腊,蟒皮表面看上去有一种透亮的感觉,皮质后面应显均匀白色,特别是高档二胡,是至关重要的,直接会影响到二胡的出声和“前途”。

琴杆与琴筒的安装,要求极为严格,它们的配合直接关系到发音的优劣,一定要配合严密,不得有松旷现象。琴杆与琴筒配合的上下眼中心,距离琴筒前口边缘,包括振动膜在内,均为37毫米~38毫米,这样的安装角度,才能使弦通过琴马加大对皮膜的压力,既能使下把位(高音)发音清晰,又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二胡的外观,普级品要求色泽基本一致,中级品要求光亮,高级品要求光亮均匀,木纹清晰。

二胡 – 选购技巧

一、选择二胡注意琴筒共鸣共振焦点区域

行话说好琴音要“捆得住”,意思就是二胡琴筒共振共鸣必须形成一个集中焦点,不然其音散而无神,高音虚,低音薄。琴皮振动发音后,沿筒口喇叭口向后聚焦成一种棱锥状区域,这个区域的长短变化是以喇叭口的斜度而变化的,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鸣作用(椭圆琴没有音槽),是调节二胡高低音平衡的关键。其高音区(即下把位)在共振焦点区前移时音量大,音质实;在共振焦点区后移时音量小,音质薄。其低音区(即上把位)恰恰相反。为兼顾高低音平衡,共振焦点区域必须处于合理的位置上。经验证明共振焦点为琴杆中轴线偏后一点为好。简单测定共振焦点区的方法是:试拉琴时左手感觉到琴杆、琴头、琴托有种贯通般的振动感,这表明共振的焦点正好落在琴杆中轴线上,另外凭经验也可听出焦点区域。

二、选择二胡时注意“破竹篙效应”

一根竹篙完好无损时敲起来其音“当当”响,一旦中间某一节或者篙头出现裂口等,敲起来整个竹篙“咝咝”破音,这就是裂缝等经过导振共振后波及全竹篙的“破竹篙效应”。二胡的“破竹篙效应”至今被忽视未引起注意。二胡在制作过程中,材料和制作结构难免会出现一些自然和人为的缝隙,如被疏忽未处理好,就容易产生“破竹篙效应”。本人曾经历过一把好琴,制作材料极好,作工精良,一般时候拉音质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静没有任何杂音干扰时,就会隐约听到外弦d尾音上带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咝咝”杂音。很长时间找不到原因,后来卸下托板,在琴筒的边缘用放大镜找到一小风干裂纹(旧料种容易产生)。用高渗透性502胶一点,立即消除。“破竹篙效应”一般不在原点产生,它随导振转移后,在二胡发音的尾音中出现,也不是在所有音中出现,有时二胡某一音频导振共振正好激发“破竹篙效应”。挑选方法:1、拉空弦用耳朵贴在琴杆上听,可听到明显的杂音;2、仔细聆听每一个音,检查材料的每点制作。这样就可以避免误选带有“破竹篙效应”的二胡。

三、选择二胡时注意发音在某一音频上的不实

这是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在琴皮厚琴皮紧的高档琴上多见。在拉琴时,常出现一个音或者几个音出现明显的不实,发出类似泛音的效果,有人还误以为是琴弓打滑,这主要是因为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个音频上协调不好,不能产生共鸣。有的琴拉过一段时间后可缓解和消失,有的琴则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匀净,2、琴筒内壁要光洁对称,弧度圆滑连贯。

四、选择二胡要注意其表现力

表现力是二胡的精髓。二胡的表现力一般来讲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二胡的灵敏度和舒适性。要求反应灵敏,琴弓触弦即响(发声),音质纯净丰满,不拖泥带水疲疲塌塌;持琴手感舒适,给演奏者一种小鸟依人般亲和感,激发演奏兴奋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潜质力。琴能随演奏者意愿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现和发挥,强奏不“爆”,弱奏不“虚”,高音不“啸”,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大跨度上能发挥自如,不觉“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较大的“储备功率”。如同一部性能优越马力强劲的汽车,让驾驶者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好车能给驾驶者一种人车合一的感受,好琴也同样能给人一种人琴合一的感受。

表现力在制作二胡上还容易掌握,在低音琴上就有一定难度,例如一般二泉琴容易产生发音迟钝、声音发虚的问题。应该说二泉琴的表现力是二胡制作中最难把握的。

表现力是一种不易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且无衡量的标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制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选择二胡要注意其穿透力

评价二胡音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是集音色音质音量之所长,是二胡优秀与否的重要内质因素。

本人体会:穿透力应是二胡发音到共振协调统一和谐时的体现。振动是发音之源,无振无音——简单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结构及发音原理经过可发现:琴弦发音传导至琴皮(振动膜),这时琴皮中央振幅大频率低,越往边缘振幅渐小频率渐高;琴皮振动传导至琴筒(扩音筒),这时蒙皮前口部回音反射振动振幅小频率高,越往后振幅渐大频率渐低。通过琴皮琴筒的共振共鸣加上琴杆琴托等的共振共鸣,使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

本人认为:穿透力好的琴振动频率音域要宽厚,主音频突出,次音频和谐协调,就像一部好的音响,其高、中、低音的协调才使音乐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并非意味着穿透力好,而穿透力好的不一定音量大。

穿透力好是二胡制作技艺和质量的又一重要要求。

以本人的经验和感受检验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凭自己感悟。其中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其一,试拉琴时持琴左手感觉琴杆及琴筒琴头等有一种较强的震颤感,音色音质音量协调;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远的聆听,听其发音传远性好,发音悠长丰满清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六、选择二胡应注意其制作艺术美

好二胡应该是乐器的高品质功能和制作高品质的艺术美的聚合结晶。即既是一件音色、音质、音量完美称心如意的乐器,同样还是一件赏心悦目具有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让人拉起来顺心,听起来舒心,看起来称心。

就二胡制作艺术美方面谈一点个人感受:

制作尺寸规范:琴杆中轴线与琴筒中轴线与两琴轸中轴线达到三个垂直;琴杆轴心线与琴筒上下孔轴心线与底托轴心线与琴轸轴心线达到五个同心,这样使整琴发音共振共鸣的轴心效果高度统一;琴筒内外壁的拼缝角度准确对称,板壁厚度对称均匀,长度精确,弧度圆滑、连贯、流畅,使琴筒共振共鸣在频率、传递速度上均衡、对称,有效地提高了音质的纯净度。

制作结构严密:首先,琴杆与琴筒的杆、孔配合精确到位,松紧度恰到好处;其二,琴杆孔与琴轸的孔、轸配合精确到位,既不难扭,又不跑弦(孔、轸结合面达到了满配合);其三,琴杆与琴托的榫眼配合紧密到位,琴托既不前后移位,也不左右挪位。整琴结构的孔、榫、眼达到了严、实、准、紧的高标准。

制作工艺精细:从琴筒挽皮的加工处理,到蒙皮后的皮面皮缘边的处理干净整洁利索;琴筒拼镶及内壁的制作打磨,琴筒外壳的成型抛光,精细到位;雕刻、拼嵌的作工、造型精雕细刻;整琴的沟、槽、线、弧、弯、边、角、孔、榫、眼的加工细致入微,全部制作工序锯、刨、耪、凿、铲、削、锉、钻、镶、嵌、雕、刻、镂、拼、粘、挽、磨、光,环环相扣,干净利索到位,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细微之处见功夫。

制作效果唯美:制作工艺要使二胡到达很高的艺术造型美。一把好琴,远看神,近看形,上手听音。二胡内涵上乘的音色音质音量效果与外观流畅秀美大方的造型相得益彰。琴轸与琴筒之间有效弦长必须设计合理,使弦的张力、振动频率、手感舒适度,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音质和手感的最好效果。皮膜处理及挽皮的工艺必须到位,使皮膜的张力、弹力恰到好处,使琴的灵敏度、音色音质音量的稳定性、琴耐用持久性,三者有机的结合,发挥出琴的持久良好音质效果。总的来说,一把唯美的好琴应该细看秀气、近看大气、远看神气。二胡音、形、神三者兼备,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艺术效果。

通过学习二胡,我们不仅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这份二胡初学者轻松入门知识能帮助你顺利地开启二胡学习之旅,与你一起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本文由用户 jin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52yushi.com/wz3685.html

(0)
jiningjining
上一篇 2024年1月30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